话语研究及其在教育学中的渐进
本文选题:话语理论 切入点:教育学 出处:《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研究教育中的话语以及从话语的角度研究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学研究领域中的一种趋势。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关于话语的文章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但是从历时性看,有关话语的研究呈上升趋势确是事实。教学实践中的话语研究尤为必要,"教育叙事"作为教师日常话语研究中的一种新的视角将显示出其独特的生命力。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f discourse in education and the study of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has become a trend in the field of pedagogy. However, from the diachronic point of view, it is a fact that the research on discourse is on the rise, and discourse research in teaching practice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As a new perspective in the study of teachers' daily discourse, "Educational narration" will show its unique vitality.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健敏,赵风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社会的教师话语权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4期
2 邢思珍;社会学视角下的教师话语权[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7期
3 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燕;学校德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德育叙事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2 刘新玲;朴素艳;;道德叙事及其借鉴[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03期
3 刘铁芳;教育叙事与教师成长[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6期
4 王洪玲;;对“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概念的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5 卢青云;让教师在叙事研究中成长[J];教学与管理;2004年23期
6 侯怀银;王霞;;论教育研究的叙事学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7 张希希;;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J];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8 牛利华;教育叙事研究:科学反思与方法论革命[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6期
9 冯晨昱,和学新;教育叙事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7期
10 刘万海;追寻事件背后的意义——教育叙事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崔文顿;于东红;;教育叙事研究综述[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严莉;戢辉;;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和学习叙事的整合研究[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司成勇;从“学答”走向“学问”[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周玲;大学组织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叶正波;教育议事会:一个微观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广军;符号的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全国;三语环境下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洁;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申卫革;后现代知识型观照下教育学知识的实践转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芳;教育叙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丽红;课堂生生互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晖;教师行动研究及其支持系统的设计[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珩;教育故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巍莹;走向融合[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薛琴;让教师工作着并美丽着、幸福着[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光燕;论教学中“人的解放”[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学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推动课程改革[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9 高锐;浅议新课程下的批判反思型化学教师[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伍雪辉;课程话语透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云杉;教师筛选权力的内容探析[J];教育评论;1997年03期
2 李森;论课堂教学话语系统及转换[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2期
3 米靖;马丁·布伯对话教学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于侠;萧县马井区开办小学教师进修学校[J];安徽教育;1980年08期
2 张明亮;铜陵有色金属公司举办教师轮训班[J];安徽教育;1980年08期
3 羊大;简讯[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4 蒋琦亚 ,周伯炎;试论中学教师的基本功[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5 马巨贤;改进地理教学刍议[J];江西教育;1980年02期
6 张业云;怎样进一步办好高等——师范教育师范院校要有师范性[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7 汤善让;我校恢复教育系 今年开始招生[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8 吴文侃;当前苏联对教育内容和教学工作体系的研究动向[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3期
9 薛贡;教育学教研室举行学术报告会[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10 薛克坚;匈牙利科学院主席团通过关于使用外来语问题的决议[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凤;;语法翻译法与直接法的比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黄明瑞;黎庆云;;发展主体 构建两翼——关于成人高等师范院校改革和发展的思考[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3 苏思慧;;右脑与直观性原则[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4 李芳;;论基础教学法的普及与应用[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王永江;;“会教与会学”的思考[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6 于桂霞;;当前高师教育学公共课的现状与思考[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7 陈育庭;;非线性学习效力模型及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8 乐国安;;潘菽心理学研究的四大特点[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阴国恩;阎国利;李洪玉;;解决“七巧板”问题的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郭裕建;;运用教育心理技术培训师范生职业技能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湛;为有源头活水来[N];中国测绘报;2000年
2 记者 姜乃强;中外专家关注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檀传宝;教育学研究的蛋与鸡[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刘晓军 本报通讯员 李峰;板凳甘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N];福建日报;2000年
5 张其纲;家庭教育的误区[N];甘肃日报;2000年
6 李永家;家庭教师的选择[N];甘肃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胡心洁;家教市场没有规矩难成方圆[N];河南日报;2000年
8 包国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N];科学时报;2000年
9 柳夏;新加坡教育学院开设两种课程供教师修读高级文凭[N];科学时报;2000年
10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师范学校 宋晓军;浅谈中师美术教师素质[N];美术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玉芳;基于媒体素材库的学习内容构建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3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6 谷力;冲突与和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9 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夏宏;哈贝马斯法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沙;中学物理CAI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杨全清;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孙海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龙珂;初中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研究及教学对策[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何小忠;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其关系的尝试性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6 李楹;基于建构主义现代远程教育模型的研究与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7 肖勇;知识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与知识经济学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唐成斌;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赵萍;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肖燕;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585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58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