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2008年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郁婷婷
【摘要】: 文言文教学的低效是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师和广大学生的问题,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是很具有现实意义的。它能够实质性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让语文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本文借助于有效教学的相关理念,从语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从文言文教学主观与客观两个层次,分析了当前中学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文言文教学的意义、学习兴趣、教学手段等方面找寻出相应的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方法策略。 本文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借鉴前人的有效教学理念,在文言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效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33.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勇峰;论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勉;试论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应试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何春梅;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定仁;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与我国教学改革[J];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李镇西;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韶颖;;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的人文精神内涵[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2 许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启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夏本成;论化学问题解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汪昌华;;教学中个体差异性平等的内涵及实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范蓓蕾;;语文教育学的任务与教学方法选择[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孙建新;;新课程化学教学中奥苏伯尔学习理论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解文星;;组织策略在高中生物专题复习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郝秀刚;葛明贵;;知识的分类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丁亚元;;电大数学专业问题提出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东华;;“培优辅差”的内涵及其实现[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2 许珂;石乐波;;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3 卓廉士;;揭秘《灵枢·骨度》的数术原理[A];重庆市针灸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景勤;;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王玉生;;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的机制新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严云娟;;新课标下探索型情趣英语教学实践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7 朱霞英;;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结合的实践初探——以桐乡职教中心旅游专业为例[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8 王海洲;;浅论新课标下作文教学中的“多”字功夫[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9 洪焕梅;;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后进生[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10 肖庆彪;;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的探讨与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6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燕玉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龙;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娇;普通高中主科科任教师威信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宝珍;高考作文命题发展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玥纹;初中地理愉快教学策略及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海燕;论文献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潘琳;高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心理误区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晓翎;中学生关于解决三角函数数学问题的认知障碍及教学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于艳红;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在微积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奕;;对教师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2 罗浪花;;文言文阅读题的命题特点与解析[J];高中生;2008年22期
3 姚利民;中外教育家有效教学思想初探[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唐海波;;浅析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年01期
5 唐秀清;;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教育导刊;2008年04期
6 程向阳;华国栋;;学生差异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初探[J];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7 杨建红;;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与职业;2009年02期
8 王琼;;打开文言文背诵之门的钥匙[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10期
9 张勇;;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6期
10 张爱勤;;考试本质要素的反观与现实沉思[J];中国考试(研究版);2008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屠宏琴;现行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策略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帆;关于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向旭;中学文言文现代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自谦;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海侠;中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慧娟;中学文言文教学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朱佩红;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林承雄;新课标视野下高中古诗文情感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卜令常;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敬波;《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晖东;;文言文有效教学之“六读法”[J];语文教学之友;2008年07期
2 卢成树;;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师;2009年07期
3 钱传华;;做实数学教学常规 追求数学有效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11期
4 韩亚梅;;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1年16期
5 王赫;;浅谈文言文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8期
6 孙秀敏;;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1年09期
7 范顺忠;;新课标理念下体育有效教学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10期
8 沈卫华;;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文学教育(中);2010年10期
9 胡文军;;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J];文教资料;2008年06期
10 王建鑫;;新课程视域下的体育有效教学[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祥明;甘庆军;;新课程理念下重构有效数学课堂的探索与尝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2 吕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3 王云;;新课程下指导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的尝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4 许吉;;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建设的新变化[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邵海倩;;新课程继续呼唤新教育者[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王寿兵;;自我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7 靖宏伟;;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建构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8 于大鹏;;浅议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9 夏淑萍;;新课程背景下的“大化学”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10 贺卫彬;;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浅谈创新课程中的学法指导[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余文森;[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织金县第八中学 陈洁;[N];毕节日报;2010年
3 新泰市第二中学 张烈军;[N];学知报;2010年
4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 罗国彬;[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浙江嘉兴市教育研究院 朱建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文久江;[N];中国教师报;2006年
7 武穴市花桥中心学校校长 周寿山;[N];黄冈日报;2006年
8 刘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特邀嘉宾: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院长蒋敦杰 ■采访人:本报记者于建坤;[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罗静;[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彭智勇;数学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肖正德;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晓莉;《伤寒论》中英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比较[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林英;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机理、有效教学评价及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蒋永贵;初中科学新课程实施的现状、影响因素及环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郁婷婷;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陈爱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卜令常;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瞿剑虹;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D];苏州大学;2008年
5 陈汝平;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6 徐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唐为龙;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有效教学[D];苏州大学;2007年
8 刘光会;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小兵;初探高中物理概念的有效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周茜;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2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62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