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混合式学习环境的构建
本文选题:教师培训 切入点:学习环境 出处:《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08期
【摘要】:采用混合学习进行教师培训是一种新的培训形式。本文探讨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中,构建混合式学习环境的原则和策略,并介绍了两个实际运用的案例。
[Abstract]:Mixed learning is a new form of teacher trai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constructing a mixe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troduces two practical cases.
【作者单位】: 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
【分类号】:G43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祯;齐文鑫;;提高混合学习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4期
2 南国农;高校信息化教育课程:教材教法浅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3 赵丽娟;从大学英语教学透视Blended Learning[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4 田富鹏,焦道利;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5 彭慧;朱敬东;;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6 陈声健;;混合式学习模式中的教学结构要素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甘忠伟;;Blended Learning: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新趋势[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8 张力,章国英;远程教育中混合学习策略的设计与实现[J];远程教育杂志;2005年04期
9 李渝;罗骥;;云南电大混合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云南电大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莹;;Blending Learning理念指导下的英语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曾文兴;;任务驱动的混合学习应用于教师培训的研究[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李莉;陈秀峰;余童心;;基于混合学习理念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式与策略[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志文;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3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解迎刚;基于人工心理的智能化E-Learning系统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君香;现代远程教育中网络教师指导活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吕文波;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学习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韩玉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交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步春红;中等职业学校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元彬;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商伟伟;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袁红娟;基于Blending Learning理念的研究性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宋佰宇;基于网络环境的专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肖晓飞;PBL网络教学模式中的辅导机制及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大盈;高校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映旭;;“长流水”赞[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年04期
2 ;让农村学生用上木桌椅[J];人民教育;1980年10期
3 ;读者来信[J];湖南教育;1980年07期
4 汪世清;;关于提高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些想法[J];物理教师;1980年Z1期
5 杨丽晖;;集中精力抓教学[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年01期
6 李健强 ,梅辕;巩固提高民办教师队伍[J];江西教育;1981年01期
7 唐秀颖 ,苏式冬;考察英国中学数学教育得到的几点启示[J];数学通报;1981年03期
8 王森;针对初一学生特点改进数学教学方法[J];数学通报;1981年07期
9 凯中;;环境美促进了心灵美[J];四川教育;1981年05期
10 刘新赏;;我是怎样做辅导员工作的[J];人民教育;198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东霄;;对中等师范学校生物学教学的几点认识[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孙占山;;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反馈机制[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关彩华;;语言学习环境与外语教学[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4 邓恩明;;谈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5 符力耘;;基于FP模型神经元网络油气藏模式识别系统[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侯凤楼;;对翼城县教师进修学校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些认识[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89年
7 黄蔚章;;帮助新生适应大学学习浅谈[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1990年会议论文汇编[C];1990年
8 张启明;;早操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浅议[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1990年会议论文汇编[C];1990年
9 王凯;张楠;张鸿儒;;一个有限元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软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第六届年会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文集[C];1995年
10 张慧姝;;工程图学CAI课件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微;教师培训学院的诞生 意味着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宋晓梦;关注教师发展 改进教师培训[N];光明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孙嘉林;专家提示家长:莫给孩子帮倒忙[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卢锋;“我”看民办大学[N];科学时报;2000年
5 记者 罗昌爱;南宁大力整顿学校周边书报刊市场[N];人民日报;2000年
6 钟启泉;教育网站:素质教育的又一天地[N];文汇报;2000年
7 本报技术部;2000年后的信息科学与技术[N];网络世界;2000年
8 ;“体验式教育”培训方法简介[N];信息时报;2000年
9 陈自祥;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N];云南日报;2000年
10 记者 李让恒;抓好观念转变 提高能力水平[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鸿明;用于创新设计的人脑模型体系构造及知识生成[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2 陈品德;基于Web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柯清超;分布式学习系统软件建模方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马宪春;学习技术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德荣;老年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孟昭鹏;适合协同学习环境的网络服务质量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王玉秋;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任光杰;基于网格环境的远程学习管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法军;基于超媒体的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华北工学院;2000年
2 顾芳;基于Web的学习环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赵希斌;私立小学学生心理状况及其生活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丽青;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思考——深圳中学初中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张毅;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晓;支持协同的个性化网络用户界面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军;软构件工程学习环境开发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8 王强;湖北省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继颖;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环境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初传波;协同工作/学习环境下虚拟教室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683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68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