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父亲缺失研究评述

发布时间:2018-03-30 07:11

  本文选题:父亲缺失 切入点:儿童心理健康 出处:《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摘要】:国内外近期关于父亲缺失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总的说来存在着概念的界定模糊,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单一等问题。父亲缺失应该分为生理缺失与心理缺失两种情况。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应该将研究的视角更多地转向广大的农村留守儿童;应注重研究内容的多样性与系统性;应坚持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
[Abstract]:Although the recent research on the absence of fathers at home and abroad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is a vagu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research. The father deficiency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physical deficiency and psychological deficiency. As far a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is concerned,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search should be shifted to the vast number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iversity and systematicness of research contents, insist on the diversity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combine quantitative research with qualitative research.
【作者单位】: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系;
【分类号】:G78;B8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春寒;父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基础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秀丽;赵娜;;父亲角色投入与儿童的成长[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2 曾凡桂;皮尔士“Abduction”译名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3 徐霞;季浏;;社会性体格焦虑研究综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张文忠,吴旭东;课堂环境下二语词汇能力发展的认知心理模式[J];现代外语;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郗浩丽;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高颖;《大毗婆沙论》的修心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晓娜;体育运动中成就目标定向的理论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2 阎燕燕;罗夏测验攻击变量与BPRS敌意因子的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3 胡雯洁;单亲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归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韩梅;父亲的“缺席”[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小萍;父亲缺失下农村留守儿童学绩、自尊及人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娜;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尚秀华;青少年依恋、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谢莹;家庭环境与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波,张智;美国儿童发展中父亲影响作用研究综述[J];当代青年研究;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素华 ,晓光;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J];中国健康月刊;1983年03期

2 张人杰;;西方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1987年01期

3 魏秀英;;儿童心理卫生与家庭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1988年04期

4 叶广俊;;谈谈小学生心理卫生[J];人民教育;1989年02期

5 周瑞明;小学儿童心理障碍状况调查和心理健康教育思考[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年01期

6 曹阳明;;儿童心理障碍与审美矫正[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年04期

7 陈家麟;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3期

8 董奇,夏勇;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5期

9 张桂兰,梅树珍;包头市城乡儿童智力水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4年01期

10 丁勤璋;怎样对待孩子的好奇心?[J];心理与健康;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秋虎;陈会昌;张建卫;陈欣银;;9—14岁城乡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庞丽娟;姜勇;叶子;洪秀敏;;幼儿社会性品质的结构维度及其对社会性行为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高松;胡玉蕾;;早期生物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郭建华;刘言训;赵洪宁;杨育林;孟宪红;段晓辉;;8-12岁市区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不良行为及家庭因素调查分析[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王明石;何淑荣;孙久风;;大庆城区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王鸿雁;;家庭暴力——儿童心理健康中心说[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赵兴奎;;四-六年级儿童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王丽斐;简华Y,

本文编号:1684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684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f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