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构成要素浅析
本文选题:师德建设 + 构成要素 ; 参考:《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摘要】:我国教育自古有着优良的师德传统,在当前,师德建设面临新的时代课题,需要新的丰富和发展。文章从分析师德的含义出发,论述了师德的构成要素,详细剖析了师德的三个核心构成要素"教师善"、"教师公正"和"教师责任感",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师德的价值。
[Abstract]:Since ancient times, China's education has a fine tradition of teachers' ethics.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is faced with a new topic of the times and needs new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Starting from the meaning of analyst mora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eachers' morality, and analyzes in detail the three core elements of teachers' morality: "teacher goodness", "teacher justice" and "teacher responsibility".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value of teachers' morality.
【作者单位】: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少系
【分类号】:G451.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新文,周志艳;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04期
2 胡小桃,李仲阳;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走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34期
3 卢红学;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与人才理念[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25期
4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赵保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避免“合法性危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吴玲;论教师的劳动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何侃,丁宝森,范晓霞;小学生学科能力结构的优化训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8 吴玲,孙爱华,程双远;教师劳动价值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赵庆年;关于对构建高职院校学生主体德育模式的思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马鹏翔;;冯友兰“天地境界说”与马斯洛“自我实现论”比较研究[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贺素芝;;从教师成长的角度谈教育价值[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覃京燕;朱向未;;网络学习界面中的交互设计[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 唐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论高考内容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演进[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7 张东辉;;心灵状态最重要——谈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逄金一;身体理论视域中的秦汉女性美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孙国峰;制度演进的互利原则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9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琼;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D];河南大学;2008年
2 郭红明;论马克思的自由观[D];河南大学;2008年
3 韦红标;高三学生生物学自主学习的学法指导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岳;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的价值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锋;发现式学习研究及CAI课件的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肖剑;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8 张朝云;高中物理课堂四段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钱晓丽;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朱利霞;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反思与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亚平;从会意字的构成看汉语字法和词法的一致性[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章竟;;知识是构成才能的基本要素[J];人民教育;1980年12期
3 冯忠良;关于智育心理学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4 尹缙瑞;谈谈“生产力经济学”的两个问题[J];求是学刊;1981年01期
5 李源植;略论法制的广狭义和构成要素[J];求是学刊;1981年03期
6 新堀通也;谈春兰;;科学社会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1年02期
7 B.拉德钦科;蔡振扬;;经济规律质和量的特征[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1年10期
8 张则幸;;试论辩证概念与非辩证概念的区分[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9 梅文杰;人口是“构成生产力的要素”吗?[J];人口与经济;1982年03期
10 滕吉海 ,文斌;试谈比喻的延展体及比喻的基本格式[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述谱;;语言单位与词典的类型及结构[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2 黄景园;;论消防部队战斗力的有效提高[A];中国消防协会年会面向新世纪消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乔毅;;整体企划[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4 宋晓玲;;非智力心理因素与教学的关系[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5 郝普耀;;浅谈师德建设中的教师人格塑造[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6 ;德育工作上台阶 影视教育功不可没[A];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1999年
7 赵继伦;;《墨经》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思维方式[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8 吴显奎;;确立精品意识 培育精品期刊[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四集)[C];1996年
9 雷瑜良;黄颖;;《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引文统计与分析[A];编辑工作论丛[C];1997年
10 孙洋;;试论“法医物证”的构成要素与概念界定[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峰;Corporate GSM解决移动办公(上)[N];中国电子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赵建春 通讯员 周向明;不断走向人格新境界[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杨传国;职校生流失原因何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记者 赵正元;北京加强高校教师管理[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夏 斐;师德建设: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N];光明日报;2000年
6 记者 袁新文、郭扶庚;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须进一步加强[N];光明日报;2000年
7 本报评论员;加强师德建设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0年
8 袁新文;师德是教师的灵魂[N];光明日报;2000年
9 王秋梅(作者系兰州商学院高教研究室主任);自律 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N];光明日报;2000年
10 田宏杰;刑事立法正当程序的构成要素[N];检察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祥华;企业并购机制与政策论[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陆满平;价格水平上涨的微观内生机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石宝军;电子文献研究[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1年
4 王锦;基于域分析的CAPP软件体系结构[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5 王冰洋;支持BPR的动态可重配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6 鲁篱;行业协会经济自治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7 韩晓东;对我国高师体育院系综合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8 周湘莲;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黄宏亮;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10 雷俊忠;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晶;试论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构成要素[D];暨南大学;2000年
2 余蓉晖;论信息技术与会计系统变革[D];暨南大学;2000年
3 肖松;企业核心能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王朝梁;美国高等教育投资机制的研究及启示[D];河北大学;2000年
5 石兴中;深圳市罗湖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单虎;城市景观道路空间形态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7 王丽;住区景观环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8 胡颍荭;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9 谭源;群——一种城市设计的可能性[D];湖南大学;2001年
10 杨绍洁;会计信息质量:现实与前瞻[D];广西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754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754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