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华文教育变革

发布时间:2018-05-19 05:30

  本文选题:华文教育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参考:《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01期


【摘要】:纵观世界教育的发展事实,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信息时代正在进行着的最为显著的教育变革。华文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现代教育技术对其产生全面且深刻的影响。结合华文教育的特性,有效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华文教育观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及师资培养等方面的变革是华文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educational chang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s a new subject,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has an overall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it.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effectively applying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concept of Chinese educ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er training are important issues that must be solved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基金】: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华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编号GQB2004031)成果之一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世改;李红梅;;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哲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2 熊玉珍;;教育传播视野中的海外华文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3 贾益民;华文教育学学科建设刍议——再论华文教育学是一门科学[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4 陆俭明;汉语走向世界的一些思考[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张向前,朱琦环,吕少蓬;世界华文教育发展趋势及影响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丽;关于当前国内华文教育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J];八桂侨刊;2001年01期

2 李嘉郁;浅谈文化实践活动在华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八桂侨刊;2003年04期

3 李文高;孙丹鹏;;教学设计的新领域——信息化教学设计[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4 赵丽琴;;《操作系统》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教学应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9期

5 胡华南;;论教师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角色定位[J];成功(教育);2009年05期

6 纪望平;郑建霞;;高校函授与网络教育整合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6期

7 李海峰;刘云芳;;中小学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8期

8 霍洪田;秦萍;;基于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导教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2期

9 王龙;;创新推广理论视角下的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1期

10 张有录,俞树煜;关于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嘉郁;;华文教育研究现状简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邰丽萍;;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礼仪课程整合的模式探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嘉郁;;华文教育五题[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杨改学;;教育信息化是西部和民族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熊珍珍;邹琳琳;;基于多Agent技术的混合学习探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6 叶建芳;叶建威;;EDA仿真技术在《锁相技术》教学中的应用[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志山;定制式数字化汉语教材辅助分析与重组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黄立新;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俞树煜;西部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荆永君;教育资源分布式配送与调度算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敏霞;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激发和维持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2 许烁娜;学习方法及其信息化支撑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3 肖瑛;博客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马慧;案例教学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D];湖南大学;2009年

5 王阳;基于SCORM的规范化移动学习课件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诚;基于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D];扬州大学;2009年

7 许怡;多元文化政策下的澳大利亚中文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马泽;基于Virtools的四则运算三维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焦冰清;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信息素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徐全学;拉萨市普通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与对策[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康;论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哲学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2 冯秀琪;教育技术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3 李运林;曾艳;;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4 桑新民;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上)——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5 郭熙;论"华语"[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马兴中;华侨华文教育的回顾与前瞻[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7 贾益民;华文教育学学科建设刍议——再论华文教育学是一门科学[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8 王松美;论外语教学课堂中信息差任务的原理与设计[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9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10 朱晔!(200083·上海);海涅克教育技术观评析[J];外语电化教学;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嘉郁;论华文教育的定位及其发展趋势[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4年04期

2 刘慧,孙清忠,梁静,许迎春,张雪芹;开拓华文教育新思路 共谋华文教育大发展——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综述[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俞云平;90年代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政策的新变动[J];南洋问题研究;1995年02期

4 温北炎;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与经济发展[J];东南亚研究;1996年01期

5 于平;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国际观察;1996年03期

6 陈颖;东南亚华文教育的改革[J];八桂侨刊;1997年03期

7 何万宁;东南亚华文教育复兴的原因分析[J];教育评论;1999年03期

8 钱民辉;对教育变革命题的再检讨[J];教育评论;1996年05期

9 刘权华,董英华;互联网技术拓展华文教育空间[J];八桂侨刊;2002年02期

10 华夏;亚洲地区华文教育掠影[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小微;;美日教育本土化变革的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谢荣军;曹一家;程时杰;王少荣;;目前形势下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之我见[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课题组;陈祝林;徐朔;王建初;;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策略体系国际比较研究”总报告(简要报告)[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田忠民;吴方艳;黄勇;;多渠道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探讨[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黄先蓉;;数字时代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变革的思考[A];新时期编辑活动特点探讨——中国编辑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选[C];2001年

6 周志刚;李增武;朱红春;;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回顾与思考[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徐肇杰;徐素贞;;高素质中职师资的培养必须以优秀生源和最佳的培养方式为基础[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臧思选;项慧娟;;试论未来小学教师素质与培养[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9 杨建滨;;后记[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10 龚道明;;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所体现的儒家思想[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慧颖;福建 31所学校成为华文教育基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杨子岩;发展华文教育正当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韩永先 孔俊彬 李豪;全球华文教育方兴未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京生 张燕萍;侨务部门拓展华文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杜军玲 王馨影;华文教育迎来大发展的春天[N];人民政协报;2005年

6 记者 陈斌华 应坚;大陆华文教育组团访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记者 蒋秋 通讯员 蒋光朝;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颁发雅居乐奖助学金[N];广西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路治华 临沧市侨联主席、侨办主任;创新华文教育凝聚侨“根”侨“魂”[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9 张新艳;网络教育引发教育变革[N];中国航空报;2000年

10 记者 张洁;我市第二家华文教育基地落户暨华中学[N];重庆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俊;华文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斌贤;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

4 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黄都;关于复杂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谢翌;教师信念:学校教育中的“幽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江新;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学校知识资产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春玲;理想的现实建构:政府主导型学校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杨慧文;变革中的教师教育范式:海峡两岸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在争;从排斥、隔离到融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施煜文;世界主要国家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及其对制定上海市师资培养方案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小红;华文教材课文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陈e,

本文编号:1908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908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8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