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城区学生饮用奶制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选题:乳 + 乳制品 ; 参考:《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12期
【摘要】:目的了解吴忠市城区学生饮用奶及奶制品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学生奶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吴忠市城区3所小学、3所中学的256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每周饮用牛奶或奶制品4次或以上者占46.20%,平均每周饮用鲜牛奶量≥1000mL者占22.38%,有51.32%的学生表示喜欢饮奶或奶制品,58.91%的家长鼓励学生饮牛奶或奶制品,尚有10.99%的家长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让学生坚持饮奶。学生家庭月收入、母亲文化程度、学生对饮奶的态度及家长是否鼓励饮奶是学生饮奶的影响因素。结论吴忠市城区学生饮用奶制品尚不普遍。在吴忠市实施学生奶计划是完全可行的,其关键在于宣传、组织和行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drinking milk and dairy products among students in Wuzhong C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udent milk program. Methods 2565 students from 3 primary schools and 3 middle schools in Wuzhong City were investigated by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Results 46.20 students drank milk or dairy products four or more times a week, and 22.38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drank more than 1000mL milk per week. 51.32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said they liked to drink milk or dairy products. 58.91 percent of the parents encouraged their students to drink milk or dairy products. Another 10.99 per cent of parents were unable to keep their students from drinking because of financial difficulties. Students' monthly income, mother's education level,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drinking milk and whether parents encourage them to drink milk a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Conclusion Dairy products are not common among students in Wuzhong ci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udent milk program in Wuzhong is entirely feasible, and the key lies in publicity, organization and action.
【作者单位】: 宁夏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宁夏送变电工程公司医务室;
【分类号】:G527;R1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冠生,胡小琪,吴瑾,马文军,牟颖,梁淑丽,宋文东,杨晓飞,李弘冰;父母提示对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2年06期
2 杨再励;就我国学生营养现状谈推行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6期
3 廖文科;;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现实意义与政策措施[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7期
4 聂少萍;马文军;徐浩锋;李海康;许燕君;;广东省城市中小学生饮用奶制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小琼;普苹;邓艳;段生朝;;真菌植物提取物AMH抑制苯并[a]芘诱发小鼠肿瘤作用[J];癌变.畸变.突变;2006年03期
2 吴秀兰;唐文武;黄泽强;;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不同品种番木瓜的微量元素含量[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3 王锦荣;吕贞龙;陈国宏;杨仁琴;吴海燕;张海霞;;不同天然食品防腐剂对生鲜牛乳贮存效果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4 韩翔凌;;阜阳市2005~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5 随光辉;赵永清;刘燕;戚静;;225名城区学龄前儿童饮用奶制品和含乳饮料现状调查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6 时政;杨永菊;王莹;韩承华;宋毓雪;黄凯丰;;不同辣椒资源的营养保健成分研究[J];北方园艺;2011年08期
7 李学会;董瑞峰;张敏;;南北方应征入伍男青年体质差异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8 梁丽君,安建钢;铁缺乏及其营养预防[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安建钢;宫雪鸿;李美仙;袁振丽;董涛;李雪静;武先锋;李峰;;绿豆甘草饮对大鼠血脂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张桂莲;郭梅凤;李美鲜;;五灵脂等5种中草药铜、铁、锌、硒含量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祁向丽;杨林;高晶;任立松;于海波;;驻乌某部招待所服务员营养卫生知识认知调查[A];中国西部第六届营养与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张印红;周红;苏莉;张格祥;王玉;;兰州市部分医学生维生素A营养状况调查[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公共营养分会论文集[C];2008年
3 田雨;;振兴中国奶业发展的策略——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A];首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马冠生;;儿童少年的饮食行为[A];中国营养学会第九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儿童少年营养和健康状况明显改善[A];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09:关注儿童肥胖 远离慢性疾病[C];2009年
6 ;儿童少年肥胖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的发展[A];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09:关注儿童肥胖 远离慢性疾病[C];2009年
7 ;超重和肥胖危害着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A];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09:关注儿童肥胖 远离慢性疾病[C];2009年
8 ;遗传、环境和社会因素是儿童少年肥胖滋生的土壤[A];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09:关注儿童肥胖 远离慢性疾病[C];2009年
9 ;儿童少年肥胖已经逐渐引起重视[A];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09:关注儿童肥胖 远离慢性疾病[C];2009年
10 ;政策建议[A];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09:关注儿童肥胖 远离慢性疾病[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业康;新疆农牧区13-15岁哈萨克族中学生体质下降干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贾韶千;银杏抗氧化肽的制备、结构鉴定及活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胡华锋;硒在土壤—苜蓿—饲料—蛋鸡系统中的迁移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4 高愿军;水果加工中还原型Vc与氧化型Vc变化及控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沈丽琴;环境相关因素和解偶联蛋白2基因变异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病因探讨[D];四川大学;2004年
6 常丽丽;肥胖者近端胃功能、胃电活动、自主神经及胃肠激素的变化[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7 石燕;微胶囊化西藏酥油的制备、微结构及其性质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唐晓珍;彩粒小麦营养加工品质与色素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9 潘翠玲;有机硒源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朱建林;维生素D_3的雌性性腺毒性及其机制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海兰;玉米种皮膳食纤维的提取及改性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李国培;吴江市餐饮环节食品安全控制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沈翠香;微生物抑制法检测动物性食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马燕;甜杏仁油的提取工艺及品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潘子儒;大学生营养状况评价与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6 胡静;HACCP在长沙市星级酒店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徐瑞聪;羊软骨硫酸软骨素的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廖春丽;饮食和运动干预对9-12岁打工者子弟控制超重/肥胖的效果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9 吕从锦;甜杏仁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10 孔繁娟;凉拌菜大肠杆菌O_(157):H_7污染状况及风险评估[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冠生;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3.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9年04期
2 袁红文,燕成;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及改革的切入点[J];体育学刊;2000年06期
3 ;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1期
4 代冬花,南有鑫,沈存茂;玉门城乡中小学生贫血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1期
5 徐志香,王安绪;南阳宛城区中学生贫血现状与原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2期
6 王中苏;舟山市中小学生3年营养状况监测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3期
7 胡秋华,陈慧萍,楼方贺;浙江省学生现时营养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3期
8 王学生,于萍,王革华;小学生头发中微量元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3期
9 杨建军,陈启众;合理饮用学生奶对学生体质发育的影响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2年05期
10 马冠生,胡小琪,吴瑾,马文军,牟颖,梁淑丽,宋文东,杨晓飞,李弘冰;父母提示对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成叶;袁长江;李红影;;中部地市级城市中小学生及家长对学生饮用奶的认知态度与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12期
2 赵丽娟;唐龙妹;丁树荣;杨俊英;;某医科大学学生婚前性行为态度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12期
3 袁长江;李红影;;积极推进学生饮用奶 不断提高青少年健康[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11期
4 张华明;刘宝花;张桂芝;吕姿之;高源;王培玉;;北京市大学生性交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12期
5 ;卫生部关于加强学生饮用奶监督管理的通知[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2年05期
6 马俊;陈军;;一瓶学生奶的七年尴尬[J];政府法制;2007年16期
7 萧黎;南京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情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3期
8 许毅,陈昭典,赵元威;男性同性恋者智力结构的性别倾向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年03期
9 许碧云,黄雪竹,陈炳为,倪宗瓒;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心理和家庭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3期
10 泽农;;学生奶计划令200多万学生受益[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6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丹凤;;试论新疆乳制品的产品定位[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Michael B. Zemel;;钙和乳制品在调节疾病危险和体重控制方面的作用[A];第11届中国营养学会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3 朱小华;;乳制品奶味香精的开发[A];2006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魏荣禄;;学生饮用奶的实施现状及问题[A];四川省营养学会2002年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5 赵显峰;尹进;陈炜林;马征;张莹莹;胡余明;荫士安;;长期饮奶与小学生身体发育的关系以及影响学生奶饮用推广的因素调查[A];妇幼与青少年营养进展学术研讨会及《中国孕妇、乳母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宣传推广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宋春雪;;阳平乳制品厂奶粉工人手的卫生管理[A];四川省营养学会1997年学术会议暨妇幼营养保健学习班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7 陆辉山;应义斌;刘燕德;;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牛奶及乳制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陆辉山;应义斌;刘燕德;;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牛奶及乳制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茵;赵显峰;荫士安;;小学生长期饮用学生奶效果的跟踪检测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李涛;;乳制品(婴儿乳制品)中抗菌素残留物对婴儿健康的危害和影响[A];新世纪全国首届小儿综合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边长勇;乳企失兴趣“学生奶”停滞[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2 范思立;学生奶推广:在市场机制中徘徊[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唐夏;三大问题困扰学生奶推广[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4 记者 李婧邋刘俊;9月1日起 广州学生奶每盒提价2毛[N];广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朱卫民邋通讯员 徐建东 实习生 王燕;我市伊利学生奶未发现问题[N];黄冈日报;2008年
6 李忠秋;在安全第一中追求品质[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葛素表 丁铭;“学生饮用奶计划”缘何推不开[N];联合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徐谷明;学生饮用奶能否实现“每天一斤”?[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杨六香;让“学生饮用奶计划”走得更好[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王志琼 记者 颜志华;新疆11乳企新获准生产学生奶[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胜利;中国乳制品市场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2 王彦力;走向“对话”[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维智;台湾职业棒球现场观众的态度与收看电视转播意愿关系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4 李晓康;态度意义构建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李华敏;乡村旅游行为意向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邓燕勇;杭州市区人群主观乳糖不耐受流行病学调查及乳糖酶基因多态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何忠虎;我国艾滋病孤儿身心健康、教育干预与青少年艾滋病知、信、行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8 左世元;近代中国政派、政要之对日态度及策略研究(1915-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建芳;宁夏吴忠宗教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杨伟民;中国乳业产业链与组织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宁;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态度调查[D];山东大学;2005年
2 张金云;科技报告语篇中人际情感与态度意义[D];山东大学;2005年
3 唐丰;同伴反馈对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7年
4 李陆萍;转变英语专业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态度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琴;儿童电视广告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晓;社会工作者在职业化中的态度与行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7 张姝;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因素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王晓敏;高中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晓朋;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与情感因素相关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琳;艾米莉·狄金森的矛盾性[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09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909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