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弱势群体子女教育救助:从道德诉求到制度正义

发布时间:2018-05-20 20:25

  本文选题:弱势群体子女 + 教育救助 ; 参考:《兰州学刊》2008年09期


【摘要】:我国的教育救助是一种基于道德诉求的济贫式救助,其责任主体界定不合理,项目杂乱,资金不足,救助方式不规范。不论从社会正义发展的要求看,还是从贫困文化论与人力资本角度看,都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确立正确的教育救助政策取向,实现从临时性救助到制度补偿的转变,从基本受教育权救助向综合救助转型,建立协调有序的救助管理体制。
[Abstract]:The education aid in our country is a kind of relief for the poor based on the moral appeal. The defini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responsibility is unreasonable, the project is messy, the fund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relief method is not standard. Not only from the demand of social justice development, but also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overty culture theory and human capital, are not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policy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al assistance, to realize the transition from temporary assistance to institutional compensation, from the right to education assistance to comprehensive relief, and to establish a coordinated and orderly relief management system.
【作者单位】: 湖南第一师范政管系;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XJK06JJ009),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06YB15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5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思斌;改革中弱势群体的政策支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啸虎;教育机会均等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高榕;;试论弱势群体媒介话语权的维护[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王文东;试论现代西方国家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经验[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胡劲松;20世纪德国的文化特质及其教育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5 周颖,邓晓臻;对“效率与公平”的历史唯物主义人本学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何永军;先秦儒家公正思想发微[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7 施维树;甘再清;;网络交往自由时间与人的全面发展[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刘纯明;;重庆市农村弱势群体的群体特质与社会救助体系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刘天翔;当代中国贫富分化问题的哲学思考——以公民自由权利的生长为视角[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李亦桃,黄小白;孔多塞终身教育思想刍议[J];成人教育;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阳荣威;;和谐社会视野下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救助[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吴卫军;法理与建构:中国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7 彭永春;美国高校多元文化教育演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志云;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王卓;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泉兴;我军院校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丽;学校对城市弱势群体家庭教育支持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马燕;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3 郝振君;当代国外农村教育理论的国际比较与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荣伟;中国教育民主化:理念、背景与思路[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岳爱峰;1978年以来我国幼儿园与家庭关系政策的价值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蒋柳萍;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小波;从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到全纳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欣;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评价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梁明伟;当代中国社会必要的教育理念[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田慧;论中国宪法平等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团,葛道顺;中国城市社区的社会保障新范式——大连与杭州社区个案研究与探索[J];管理世界;2002年02期

2 王思斌;略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3 张汝立;社会支持网与农转工人员的再边缘化[J];中国农村观察;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景秀;;城市贫困家庭子女“心理贫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8期

2 马寒;;社会比较视角下的教育公平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徐玲;赵艳立;;部分城市教育救助政策实施情况调查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弘;;主题:从两个马歇尔的理论解析教育社会救助的重要意义——以日本、瑞典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小梨;;深圳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纯槿;王红;;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补偿的构想[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晶晶;娄星;;教育券—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的可行方式[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 孙莹 周晓春;教育救助是终结贫困的最有效手段[N];中国社会报;2005年

2 记者 柯杨;郑州扩大教育救助覆盖面[N];河南日报;2010年

3 记者 蒋夫尔;乌鲁木齐困难家庭教育救助启动[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通讯员 杨广斌 谈雷 记者 陈瑞昌;扬州市区低保在校生享受教育救助[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记者  杨占苍;国贫县4年无一人因贫失学[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吴红萱 谢仲凡 许美艳;金坛教育救助制度化[N];中国财经报;2006年

7 记者  魏贵富;清徐为贫困学生建立教育救助保障网[N];山西经济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赵亮邋通讯员 史丰华 韩学广;拾荒老汉发起成立教育救助基金会[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8年

9 记者 蒋夫尔;乌市困难家庭享受教育救助[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郭玲;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几点建议[N];中国社会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力;中国城乡教育救助问题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2 任东芳;我国教育救助法的定位与构造[D];宁波大学;2011年

3 李潜;中学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杨红梅;弱势群体子女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凯;城市低保家庭教育救助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沈燕;城市贫困家庭教育救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温宏;农民工子女教育救助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刘祖强;弱势群体子女社会化问题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9 刘俊;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对其子女教育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棋锋;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公正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16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916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9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