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合作
本文选题:教师专业发展 + 合作体 ; 参考:《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摘要】:教师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向度,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间的合作。有主体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务、有共享的规则、有互惠的效益是教师合作的基本要素,只有基于这四个要素的合作才是真实的合作,才能促进或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要基于由四要素构成的合作体开展专业行动,其行动方式包括协同教学、同伴互导等,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而学校要通过组织再造、制度创新、资源支持,为教师合作提供专业支持。
[Abstract]:Teacher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eacher cooperation. The basic elements of teacher cooperation are the willingness of the subject, the decomposable task, the rules of sharing and the benefit of mutual benefit. Only the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se four elements is the true cooperation, ca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e promoted or realized. Teachers should carry out professional actions based on the cooperative body which consists of four elements, including collaborative teaching, peer guidance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ir ow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 should provide professional support for teachers'cooperation through organizational reengineering,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resource support.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饶从满;张贵新;;教师合作: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漆丹;;我国股份公司股东表决权信托的法律效力[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余慧阳;郁琳;;文艺复兴与近代民法理念的孕育[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冯正强;当代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的新体系及其作用机理[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杨金土 ,孟广平 ,严雪怡;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二)[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2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民;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2 马丽娜;科技投资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庆;哈耶克自由经济、社会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0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祥东;汤斌理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余文华;新社会阶层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影响初探[D];湖南大学;2007年
3 万力;基于产权理论的审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谢晓军;校本课程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5 阎占芳;“两个务必”思想与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怡群;上海文化市场管理面临的形势、问题和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张科;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苏丽杰;论爱的教育的价值追求[D];西南大学;2008年
9 郭红明;论马克思的自由观[D];河南大学;2008年
10 孟燕燕;论基于网络文化背景的教师发展[D];河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贵新,饶从满;关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上海市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战略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05期
2 王俭;评价究竟为什么[J];中小学管理;1998年01期
3 周新富;白雪;;美国90年代教改对台湾教改的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1998年08期
4 白雪;曹启乐;;大学与中学的衔接[J];世界教育信息;1998年12期
5 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1999年06期
6 刘学惠;教学自我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焦佩婵;关于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1999年11期
8 ;教学工作与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9 黄甫全;跨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路向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10 “面向21世纪教师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新世纪师范大学的使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妮娅;;校本课程背景中的教师专业成长[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刘赣洪;危文斌;;教育叙事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孙生礼;;微型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的“便捷之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汪家宝;;美国E-learning理念的产生与发展[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赵玉;周元春;;基于行动研究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教学实践[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贾成净;;教学案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梯[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王郢;;美国EPDM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简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段志贵;;高师数学专业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及其培养[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罗红艳;吴安春;;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启示[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10 罗红艳;吴安春;;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建平;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 马立;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北京师范大学 陈山奇;网上教育与教育观念的变革[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4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陈琦;网上教育与教育观念的变革[N];光明日报;2001年
5 记者 夏欣;北京出现“教师发展学校”[N];光明日报;2001年
6 崔允o7(作者单位: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实验区校本课程研讨会综述[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记者 李建平;高中课改借来“外脑”[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刘秀全;教学行为改向何方[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李建平 张宝敏;新课程助推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罗静;新课程:先培训,后上岗[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中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鞠玉翠;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惠闵;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改革: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文昊;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学习支持框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武荷岚;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物理学与教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田莉;校本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一俊;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傅树京;PDS: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性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林晓华;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潘颖;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整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田秋华;校本培训模式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文涛;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庆华;英国示范学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慧霞;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赵红利;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国家标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34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934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