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走向新知识观下的教学内容设计

发布时间:2018-06-09 05:15

  本文选题:新知识观 + 新课改 ; 参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摘要】:新知识观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前提之一,新知识观的确立和生成对于教学设计路径选择,目标评价,情意顿悟测验等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于衔接整合其他教育理念,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具有战略和全局性意义。特别是对教学内容这一重要中介平台的遴选设计更是起着直接的统摄作用。基于这一点认识,本文将针对新知识观的生成及内涵做一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剖析,并就新知识观背景下对教学内容设计的要求及思路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Abstract]:The concept of new knowledge is one of the premise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establishment and generation of new knowledge view have direct or indirect influence on the choice of teaching design path, the evaluation of goal, the test of emotional insight, etc. It is of strategic and overall significance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 effectively. In particular, the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teaching content as an important intermediary platform plays a direct role. Based on this understanding, this paper will mak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and connotation of the new concept of knowledge, and put forward the author's own views on the requirements and ideas of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oncept of knowledge. I hope to give you some enlightenment.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潘洪建;当代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8期

2 李臣之;;论教学内容创生:规定性要素及基本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2期

3 叶澜;思维在断裂处穿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再寻找[J];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庆华;司法公正与司法独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汪启和,游俊峰,黄艳葵;司法独立:靠什么[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龚怀林;;道德视域中的法律运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方新普;李莉;黄文仁;;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高校体育课程开发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吴卫东;从技术进化史看社会技术的合法性[J];北方论丛;2000年03期

6 叶兵,钟玉海;原则和出路:当代社会阶层变动下的利益关系调整[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高其才;;传承和弘扬:瑶族习惯法在人民调解中的运用——以广西金秀一起相邻排水纠纷的调解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于慧慧;刘要悟;;多尔后现代课程观质疑[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9 凡勇昆;邬志辉;;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战略新走向——“力争上游”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10 李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依法治国[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光骏;;论当前宪政制度下的独立行使检察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郭小锋;;试论“双层”法律监督模式[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钱翠华;;知识产权民事审判权滥用的公平矫正——公正视野下法官品德对专利民事审判权的影响[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4 张丽;;论近代英国自然主义科学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戴世强;陈然;;浅析培根的学问观[A];科学殿堂的力学之光——第五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1年

6 郭哲;;论《法律逻辑学》的实践教学环节:以个案分析为突破口[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洪;;《逻辑的训诫》前言:法律的生命[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方向;;论培养公民法律意识[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9 刘琳玲;;不断学习董必武法制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职尽责——学习董必武法制思想点滴体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10 刘蜜;;也论程序法是法治的核心——董必武法治思想探讨[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曹和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兰香;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红霞;教学工程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何珊;德育时机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焕焕;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原告资格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哈琴;双语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美华;全景式教学在《文化生活》运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严佩芳;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雨;从译介学角度试析《正义的谋杀者》—分析阿尔伯特·埃伦施泰因对《水浒传》的编译[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6 范宁宁;法院执法问题研究之一[D];江南大学;2010年

7 朱琳;高校管理中的学生隐私权保护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坤;论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的关系及其改革[D];山东大学;2010年

9 顾颀;司法公正的伦理冲突及其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余江玲;中西古典园林植物文化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尹弘飚,李子建;论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1期

2 冯晓霞;弹性计划——师生共同建构课程[J];学前教育;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坤;;新知识观视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刍议[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牛世炯;坚持“结合” 推进“新课改”[J];中小学管理;2002年02期

3 杨妍梅;新课程 新教学——对新课改实验区的调研思考[J];北京教育;2003年11期

4 于春祥;;在新课改中学会反思──新课改经典案例评析[J];师道;2003年06期

5 徐惊尘;面对新课改,语文课怎么教——沈阳市语文课改简述[J];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29期

6 薛国平;;在新课改中发挥中心小学示范辐射功能[J];学校管理;2004年04期

7 华山 ,未迟;津门课改春潮涌动——今年秋季我市七年级全部进入新课改[J];天津教育;2005年04期

8 尹福祥;;新课改后课堂教学的新变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12期

9 李浩;;立足农村 躬行课改[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6年02期

10 林加岳;;课本剧——想说爱你不容易[J];文教资料;2006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文挺;;在探究中学习化学——浅谈新课改的一点体会[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2 宁云莲;;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创新教育[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柯文挺;;在探究中学习化学——浅谈新课改的一点体会[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4 苏喜梅;;浅谈数学新课改[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5 李大勇;;去除浮华 留住真实——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6 杨智;;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让语文课更加充满活力[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7 张俊华;;适应新课改要求 构建和谐政治课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8 叶金娣;;中学图书馆为新课改服务的探索[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郭伟章;张凤霞;;新课改实施中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及其对策[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10 蔡怀昱;;浅议实验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小伟;“新课改,,你说我们该听谁的”[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胡国雄;新课改,也可在静中求“活”[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王庆环;怎样看待新课改中的难题[N];光明日报;2004年

4 李如一;新课改“新”在何处?[N];伊犁日报(汉);2005年

5 实习生 刘丽萍 记者 毛传来;我省48个县小学初中实行新课改[N];浙江日报;2003年

6 记者 崔晓玲;云南力争今秋启动高中新课改[N];昆明日报;2009年

7 杨理锐;云南今秋拟启动高中“新课改”课程分八块[N];中国改革报;2009年

8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覃立;新课改不能忽视国情[N];中国体育报;2009年

9 朱浩;云南施行新课改方案[N];中国改革报;2009年

10 赵婀娜 张晶 吴佳文;新课改后,复读风险有多大[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姜荣华;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曹俊军;反思与构想: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万伟;亦续亦断[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代建军;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运作机制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文澜;素质教育视野中的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潘洪建;知识视域中的教学革新[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建玲;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教学的实践探索[D];苏州大学;2008年

2 赵丽;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江华;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海云;新课改背景下“两极教师双发展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康颖卿;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课堂秩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肖弋;论“英特尔~@未来教育”在新课改教师培训中的运用[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魏磊;新课改条件下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8 胡海艇;促进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剑锋;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海;新课改下湖南省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内容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99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999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2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