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实践智慧的可言传性
[Abstract]:This paper questions the general view of academic circles that "practical wisdom can only be expressed, but can not be communicated", and holds that teachers' practical wisdom is transmissible, and the process and essence of teachers' practical wisdom is the cycle of explanation. Teachers can communicate practical wisdom through teaching scen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eaching narr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德芳;论教师的实践智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4期
2 王鉴;;教学智慧:内涵、特点与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爱峰,吴昊,顾渊彦;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教育问题透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周小山,严先元;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一体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3 宋兵波;;教师教学哲学的理论基础[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4 熊川武;李方安;;论教育中的培育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04期
5 张志泉;;反思性教师培训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04期
6 林存华;;人种志研究与教师智慧的生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5期
7 陈振华;;理解学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5期
8 杨骞;;教师专业发展“五步曲”[J];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9 张英彦;;论高校实践教学目标[J];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10 程广文;宋乃庆;;论教学智慧[J];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孟庆甲;;智慧学生,需要怎样的教师智慧——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智慧引领的反思与实践[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松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爱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沈嘉祺;论道德情感的生成与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冬岩;实践智慧:一种可能的教学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卫东;教师个人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钟志华;理解性数学教学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学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黄远振;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蓓;多学科渗透的音乐课程综合观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丽;论教师的实践智慧及其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柳德玉;论教师经历与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郭建清;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解释学理解[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申保华;优秀语文教师的阅读生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杨力;教师教育信念的层次结构与“演进”方式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綦珊珊;论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D];湖南大学;2005年
8 王九红;教育智慧的生长[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移素林;新体育课程与智慧型体育教师[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宋晓辉;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伟,谢利民;教学机智:跳荡在教学情境中的燧火[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2 金生;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J];教育研究;1995年01期
3 王鉴;课堂志:回归教学生活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4 徐继存;论教学智慧及其养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本双;;教育不能没有教师的权威[J];教育;2011年22期
2 毛佩清;;衢州市推行“教师个人小课题”系列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8期
3 吴小蓉;;从专业化发展视阈看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2期
4 伍红林;;学校变革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变革主体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Z2期
5 吴玲;;论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9期
6 赵文刚;;教师实践智慧形成的认识性误区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7 王前;朱勤;;“道”与“实践智慧”:技术发展模式的比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刘宗南;;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德性之维[J];教书育人;2011年22期
9 杨钦芬;;教师实践智慧的价值与结构解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1年03期
10 付珊珊;倪俊龙;;积累广博的知识 成为全能型的教师[J];新课程(上);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光强;;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李光强;;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3 张世东;;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浅谈民办学校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刘志海;;浅谈教师自我激励[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5 左玉梅;;学校与家长沟通合作的实践与反思[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6 孙秀斌;蔡民;许秀琴;;构建发展性全员自主评价体系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评价系统[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7 贺素芝;;从教师成长的角度谈教育价值[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苗雨润;;师德修养与传统美德[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四卷)[C];1996年
9 罗国凤;;浅谈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校本培训机制的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10 赵金梅;;促进幼师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四条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陆健;温州规范教师个人家教行为[N];光明日报;2003年
2 华东师范大学 陈华;教师“个人”生涯规划[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张红;师德源于职业生活的实践智慧[N];中国教师报;2006年
4 钟茂富 朱春华 刘耀宝;永平乡教育实现翻身[N];闽西日报;2008年
5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邓友超;呼唤一种既可信又可爱的教师实践[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王艳玲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师的职业品性正在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包军;教师心里疾患需综合医治[N];河北日报;2006年
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杨明全;教师知识:来自实践的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刘怀英 周小丁;铺就健康成长的阳光大道[N];广元日报;2010年
10 山东省青州市青龙小学 曲玉平;网络世界,有一朵奇葩灿烂开放着[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鞠玉翠;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冬岩;实践智慧:一种可能的教学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徽;教学机智:成就智慧型课堂的即兴品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昌木;教师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朱桂琴;教师的实践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高岩;教师个体教学哲学及其建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岳亚平;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的形成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贺菲;教学效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丽;论教师的实践智慧及其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敏;教师个人课程观的形成[D];河南大学;2007年
3 朱光明`;教师发展的实践智慧取向[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沈艳;初任教师的实践智慧成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先锋;论教师实践知识的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瞿虹;唤醒教师的自主意识[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洪鲁鲁;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实践智慧探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马秀春;哲学诠释学视域下教育观的重新审视[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胡萨;反思:作为一种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孔利华;解释学视域的教育技术[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23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123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