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院派教育研究者的生存困境与出路
[Abstract]:Educational researchers of academic school are professional researchers who take educational research as their first occupation. They generally take controlling the right to speak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s their way of survival in order to obtain academic prestige and professional status. In addition to the complexity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 institutional restraints of univers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the lack of their ow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lead to their plight of survival and the low status of pedagogy. Therefore, we should construct a practice-oriented educational research stand, reform the academic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univers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mprove the academic literacy of academic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and change the public's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 and pedagogy.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元涛;杨昌勇;;论学院化教育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兼论教育学者的学术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3期
2 吴钢;论教育学的终结[J];教育研究;1995年07期
3 许锡良;制约“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因素分析——兼论教育复杂性对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广君,林姚宇;论我国城市设计学科的独立化倾向[J];城市规划;2004年12期
2 刘冬岩,陈旭远;教育理论思维的公共性诉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侯彦斌;;略论教育理论原创与区域教育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张忠华;;教育学中国化百年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5 金顺明;教育学教材的“知识点”问题[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徐玉斌,刘雪娉,胡进朝;论教育学与教育实践——对近二十年来我国教育学研究的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7 张忠华;对高师教育学教材建设20年的反思——历程·经验·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05期
8 覃晓燕,韩向明;浅析教育社会心理学的逻辑起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3期
9 杨宏飞,刘佳;教育学面临的几个挑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17期
10 程亮;教育研究原创性缺乏:现象与原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万力维;控制与分等:权力视角下的大学学科制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永;西方教育学知识形态演进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申卫革;后现代知识型观照下教育学知识的实践转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德华;教学研究起点的反思与重构[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2 谢武纪;预成到生成: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走向[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原;寻找失落的理想[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杜文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价值观的现状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吉;经验网络课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郑荣伟;思想政治课STA课型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钱婷;研究性学校变革背景下教育学者生存方式的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曹静;论走向复杂性思维的教学理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艳;中国教育研究原创缺失的主体因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唐诚江;理论转向与建制嬗变:1949—1956年间的教育学[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郑金洲;中国教育理论研究的世纪走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李政涛;论“教育学理解”的特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吴惠青;论教师个体的生存方式[J];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4 叶澜;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畅;从审美理想谈艺术化的美和丑[J];河北学刊;1982年03期
2 吴达志;艺术和时代——艺术高峰规律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5期
3 E.米多斯,刘铭■;拉弗曲线在考验中——介绍一位异端经济学家的生平[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02期
4 苏真;《日本的师资培养》[J];比较教育研究;1983年04期
5 汪刃锋;略谈艺术源流和当前画坛倾向[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6 李维世;;从绘画史看美的多样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7 任明耀;从《妇人学堂的批评》看莫里哀的文艺观[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8 托马斯.阿.龙勃格 ,卫纯;美国课程问题的讨论对研究教和学的意义(上)[J];课程.教材.教法;1984年04期
9 刘海粟;刘海粟致作者吴y=六、江宏的信[J];社会科学;1984年02期
10 长河;;关于音乐歌曲问题的讨论[J];音乐世界;198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赵立三;王彦超;;从美国看我国CPA素质培养[A];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第四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马凌;高建惠;;后现代中的学院派知识分子[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常青;;由“坚固、适用、愉悦”想到的……[A];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论文集[C];2005年
4 胡军;;金岳霖形而上学的现代意义[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雨果·戴瓦兰;张晋平;;新博物馆学和去欧洲化博物馆学[A];2005年贵州生态博物馆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杨曙光;;多维文化视野中的专业声乐教育——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上的讲话[A];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谢金良;;关于国学研究的若干思考[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明远;专家型决策的新范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湖南师范大学 王明杰;经济全球化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N];中国人事报;2001年
3 陈仲义;先锋诗界:反省精神和诗学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1年
4 顾明远;专家型教育决策的新范式[N];人民日报;2001年
5 记者 宗焕平;应试教育束缚儿童想像力[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6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钟伟;如果阿克洛夫看到中国股市一定会很吃惊[N];中国经营报;2001年
7 庞丽娟;不仅仅揭示了教育的规律[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王喜旺;谈教育研究中的四“通”[N];光明日报;2002年
9 杨孔炽;文化人类学对教育理论研究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2年
10 袁振国(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兼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研究,,仅为兴趣?[N];人民政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长虹;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立体解读[D];浙江大学;2004年
2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易东平;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燕;共生教育论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雨亭;教师研究中的自传研究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程亮;教育学的“实践”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猛;匿影缠绕:意识形态与中国教育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建波;基于生活观、科学观和教育观的研究型建筑设计思想[D];天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焉德才;论对外汉语高级阶段精读课词汇教学的原则和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毛进;女性绘画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3 王梅;教育研究道德规范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蓓;教育研究科学化的理性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5 柳国辉;关于教育管理质量观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徐冰鸥;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实践知识的叙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高艳琳;英语阅读元认知及其训练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陶宇;温和的反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9 周勤丰;构建“师生互动”的语文课堂[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袁智慧;我国社会转型对教育研究主题变迁影响之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31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13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