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行为训练对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实证研究
[Abstract]:College freshmen are a special group and often have maladjustment after they enter the university.Group psychological behavior training is a new way and a new model to cultivate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y.Empirical research shows that group psychological behavior training for freshmen can not only improve team cohesion and satisfy the sense of belonging of College students,but also create new ideas. It is a vigorous and energetic educational activity to set up positive situations, to learn the methods and skills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al effect and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maladjustment of freshmen.
【作者单位】: 大连工业大学;
【基金】:2007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课题“团体心理训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课题编号:L07BDJ021)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448;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国愉;冯正直;刘云波;汪涛;汪凤;戴琴;廖雅琴;张艳;张均;易红;余红艳;宋彬彬;;团体心理训练对军医大学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8期
2 陈剑伟;李兆申;黄文;许涛;朱茜;彭国林;;心理素质训练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3 王敏,曲爱群;大学新生适应障碍及教育对策[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沈士梅;;团体心理训练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5 李新明;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霞;;浅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北京教育(成功就业版);2007年08期
2 曾琴;;对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的思考[J];沧桑;2009年06期
3 曹华清;大学生适应不良的心理原因透视及对策分析[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4 李若衡;杨静;;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投射测验与内容分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金兰;;当代学生情商的分析及培养[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康小华;浅谈大学生不良品行的预测方法及转化方式[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7 苏榕娜;;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及其教育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王红梅;;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及缓解对策[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7期
9 徐剑;;学生学校适应的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08年05期
10 林海;刘莉湘君;;论团体心理咨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希庆;;大学生心理咨询问题的类型、成因与对策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浩;心理行为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挫折承受力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群;军队院校地方计划生与地方院校学生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3 戴岳;网络环境下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晓;大学生的和谐发展与和谐教育观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娣;新时期研究生心理素质的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赵雪;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宋彬彬;军校大学生身体自我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8 赵新国;情绪干预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刘岩;高职新生人格类型与学校适应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贞娥;计算机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正直,杨国愉,汪涛,田恒轩,温兴福;军医大学七年制学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23期
2 傅小惠;体操教学中学生情绪和意志的心理训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陈健芷,张守臣;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训练设计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11期
4 朱鸿武,王择青,李玉玮,杨洪训,吴刚;心理行为训练对潜艇艇员应激水平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年07期
5 王择青 ,武国城,解亚宁,杨洪训,王利玲,李玉玮,刘芳,刘志宏;心理行为训练对新兵体能测验成绩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年07期
6 冯正直,杨国愉,张大均;军人心理素质训练的现状与思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7 杨国愉;冯正直;王平;刘云波;王江澜;罗旭东;;不同心理素质训练方式对军人心理健康与个性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8 张丽萱 ,艾旭 ,陈春杰 ,陈素萍;团队心理训练对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人民军医;2005年05期
9 孙时进,范新河,刘伟;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10 黄辛隐,张秀敏;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及团体心理训练设计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荣峰;;农村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0年01期
2 赵富才;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年04期
3 苏斌原;黄媛;;浅析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J];科技资讯;2008年19期
4 哈克木·阿里甫汗;;论疏通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J];才智;2010年35期
5 王小清;;大学新生的心理自我调适[J];大众心理学;2005年09期
6 刘凤娥;房超;赵会春;;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特点及教育启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04期
7 赵莉莉;肖丽娟;;大学新生适应研究综述[J];林区教学;2011年08期
8 夏纪林;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心理调适[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曾琴;;对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的思考[J];沧桑;2009年06期
10 刘黎明;;刍议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靖;;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其对策[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姚彩琴;;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教育探析[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肖海雁;;雁北师院大学新生SCL-90量表测查结果的比较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4 赵会春;;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相应教育策略[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魏军妹;王秀娜;;多维IRT模型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数据中的探索性应用[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李晓波;詹丽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李悦;柯本忠;;大学新生的挫折心理分析和应对策略[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8 张继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经验刍议[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9 张柏华;;大学新生中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和心理状况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徐银儿;陈毓麒;;140例大学新生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结果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杨海明;“请客风”侵袭大学新生[N];宁夏日报;2004年
2 汉云;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研报告 新鲜“出炉”[N];大连日报;2009年
3 邱浩 周龙;桂林贫困大学新生获资助[N];农民日报;2009年
4 杨楠;大学新生消费令人忧[N];市场报;2003年
5 朱莎莎;大学新生心有“千千结”[N];浙江日报;2004年
6 记者 周元 实习生 丁雯婕;大学新生最高可贷6000元[N];海南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蔡威;300余万元 助贫困大学新生梦圆“象牙塔”[N];乐山日报;2009年
8 记者 金璐;我市6所高校共录取24342名大学新生[N];金华日报;2009年
9 王国红;河南省内黄县“慈善助学工程”救助贫困大学新生[N];中国社会报;2010年
10 记者 严运涛 通讯员 黄宣 实习生 陈瑜 朱芸霞;卓尔100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N];湖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董美英;教育机会均等视阈下重点高校大学生来源的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马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利萍;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阮光雄;土工结构有限单元法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7 翁定军;冲突的策略[D];上海大学;2005年
8 谭亚莉;企业新进员工工作适应的发展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周婧;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华;当代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张春江;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佘丹丹;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及适应不良群体的干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尤小红;理工科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何爽;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与家庭亲密度、学校适应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时艳阳;社交自我效能感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晓莉;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词汇学习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8 司秀玲;大学新生的角色适应与心理健康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周文忠;大学新生课余时间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君;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24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224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