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主体性教学思想论析
[Abstract]:Ye Shengtao's subjective teaching thought is extremely rich in connotation, which is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highlighting students' subjectivity, embodying new teaching ideas, developing good habits, deepening lifelong education, establishing a scientific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ppose the one-sided pursuit of the rate of promotion;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practic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book knowledge and social life.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
【分类号】:G4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月;;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黄水珍;;尊重学生个体 激活语文兴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3 乔长青;;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4 孙娟;;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5 李双;作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杨永明;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语感实践——谈人教版初中《语文》义务教材的语感训练[J];安顺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7 许建中;教会学生评改作文问对——语文自主学习策略指导举隅[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8 孙娜;谈初中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9 孙建虎;;论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下水”创作的示范效应[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邢晓雅;从语感的特征谈语感能力的培养[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金铭;;“说的汉语”与“看的汉语”[A];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2002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光龙;;叶圣陶论略读学习指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建军;;对语文教学中“文”“道”关系的再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吴才武;;浅谈如何进行研究性阅读教学——以小说为例的研究性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5 李熙宗;霍四通;;语体与语言规范化[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吴雪青;;普通话水平测试和语感[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殷涛;;写作,与灵魂共舞[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魏春英;;加强中职生诵读能力的培养[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方欣欣;;听力课中引入外来词教学培养学生语感的实验报告[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10 祝丹兰;;对语文教育中民族教育缺失的思考——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例[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菊霞;创伤叙事与写作治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彦荣;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叶丽新;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于源溟;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何更生;知识分类学习论和教学论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胡绪阳;语文德性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慕君;阅读教学对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准胜;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玉云;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郑学莲;对中学语文“淡化语法教学”理念的批判与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倪晶;三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永春;初中小班化课堂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施瑾;从学生素质角度探索研究性写作教学新模式[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郝彦君;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园园;作文评改:提高效率,突出本质,,科学构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远;高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赖冰咏;高中语文语体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夏国华;母语习得角度的语文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启煌;;润物细无声——喜读叶圣陶同志精心批改的十二篇少年习作[J];湖南教育;1979年12期
2 雷维平;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语译[J];宁夏教育;1983年11期
3 菡华;;在播种的季节——“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讨论会”侧记[J];语文教学通讯;1983年01期
4 庄文中;试论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目的——学习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体会[J];课程.教材.教法;1990年06期
5 思阳;;一次成功的盛会——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综述[J];语文教学通讯;1990年Z2期
6 朱文华;论叶圣陶建国前的散文创作[J];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7 陈旭;叶圣陶扶植王力[J];人文杂志;1993年02期
8 陈大庆;;与青年朋友谈读书[J];语文教学通讯;1993年12期
9 王松泉;;试论叶圣陶语文素质教育观[J];民主;1997年04期
10 杜殿收;现代认知理论yu叶圣陶阅读教育观[J];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续润华;;叶圣陶与苏霍姆林斯基主体性教学思想异同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2 杜沛鹤;;试论叶圣陶关于“诚于中而形于外”的道德礼仪观——学习叶圣陶先生关于道德与礼仪的教育思想[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杜桂林;;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崇高道德修养和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思想[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前言[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方周明;;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叶圣陶先生有关理论看良好习惯的养成[A];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暨教育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东生;;叶圣陶民主教育思想与当今教育改革[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许陆生;郭尚银;;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教育思想浅议[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洪鸣;;以叶圣陶德育思想为指导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良璜;;德育建设的成套做法[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孙建新;;叶圣陶“养成良好习惯”的理论及运用[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龙年;好习惯 比什么高学历都重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叶圣陶,“开明风”的代表者[N];光明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陈菁霞;叶圣陶与《新华字典》[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江苏省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 张洪鸣;百年老校浓圈密点校园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班若川;叶圣陶故居: 海棠依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6 浙江丽水学院人文学院 徐龙年;语文是人们思维和交际的工具[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叶圣陶和苏州园林[N];人民政协报;2006年
8 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张丹枫 徐州市光荣巷小学 张立;略论叶圣陶的养成教育思想[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9 ;张怀西到人民教育出版社考察工作[N];人民政协报;2006年
10 史晓风;回忆至善兄[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哲英;清末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观念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欧阳芬;叶圣陶:在文学与教育之间[D];苏州大学;2010年
3 陈利丹;二十一世纪广西城镇化论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林喜杰;群体性解读与想象[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程稀;夏N尊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韩永胜;中国现代教育小说概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魏小娜;语文科真实写作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卓武扬;IT产品价格论[D];四川大学;2004年
9 史成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炜炜;老舍与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文贵;论叶圣陶教育理论的科学观和人文观[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代宇辉;打开另一扇门——论叶圣陶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因素[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于春生;叶圣陶主编《小说月报》的编辑实践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4年
4 范晓晖;叶圣陶写作教学观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贺芹;叶圣陶文学阅读观的当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彭露;试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民族特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左明霞;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之今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瑞霞;试论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的“前瞻性”[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红顺;中国现当代语文教育的拓荒与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马丽华;试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产生及启示[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69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269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