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湖南教育近代化
[Abstract]:As a latecomer, the evolution of Hunan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can not follow the inherent development logic and continuity of education, but shows the synchronism with social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In addition to being passive, unplanned, localized, new and old, and uneven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throughout the country, due to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position, as well as specific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s, Hunan's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process embodies distinc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洪成;清末新式小学教育改革述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齐模;旧制度的危机——太平天国战争对安徽田赋征收的影响[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2 雷冬文;近代士绅在民众起义中的角色扮演——以广东天地会起义为例[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3 陈炜,李映涛;略论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的不平衡[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肖金成;省域中心与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现象[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年03期
5 张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体系的演变[J];城市规划;2001年04期
6 叶玉瑶,张虹鸥,罗晓云,李斌;中外城镇群体空间研究进展与评述[J];城市规划;2005年04期
7 赵景海;;论哈大齐工业走廊与哈尔滨都市圈的互动发展[J];城市规划;2006年S1期
8 顾朝林;庞海峰;;中国城市集聚区的演化过程[J];城市问题;2007年09期
9 李群;武士道与文化侵略——探析近松门左卫门文学中的侵华意识[J];东疆学刊;2005年04期
10 陈才,刘曙光;区域经济地理学发展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杨抱朴;;刘熙载行迹考[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吴忠民;;略论20世纪中国的社会转型[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3 史革新;;晚清理学经世思潮略议[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4 潘光哲;;张自牧论著考释札记——附论深化晚清思想史研究的一点思考[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5 左玉河;;从读书人到知识人:近代学术研究职业化趋向[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6 李细珠;;倭仁与道咸同时期的理学[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朋园;;议会思想之进入中国[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黎志刚;;辛亥革命前后的辫发风潮[A];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箱田惠子;;晚清外交人才的培养——以从设立驻外公馆至甲午战争时期为中心[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栋;地域生态经济规划原理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培峰;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3 王君;城市改造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4 林文;中国小城镇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5 陆远权;重庆开埠与四川社会变迁(1891—1911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侯运华;晚清狭邪小说新论[D];河南大学;2003年
7 陈曦;近代湖南资本主义发展与辛亥革命[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士君;城市相互作用与整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治海;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与基层政权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鲍明;满族文化模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映梅;区域聚落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赵晓东;传统与现代的碰撞[D];西北大学;2000年
3 刘军民;陕西区域发展与城市布局合理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于霞;城市职能结构类型及优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金柄兑;略论洪秀全早期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岳虹辰;中心城市区域调控模式及相关体制创新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7 刘舸;冲突之美[D];湘潭大学;2002年
8 贾善和;城市化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9 汪小宁;试论关中小城镇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连璞;绿洲城市群空间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仲庆;;试论埃德加·莫兰复杂性思想在教育领域内的体现[J];学理论;2011年22期
2 伍辉燕;;教育领域现行学术评价制度的弊病及重构[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谢娟;;当前教育中技术垄断的原因及对策——从技术伦理学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6期
4 方立新;;该禁的与不该禁的[J];教育;2011年19期
5 ;第一届“陶行知教育奖”评奖活动启动[J];生活教育;2011年11期
6 李新宇;阮峥;;首届紫竹教育沙龙聚焦我国教育体制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8期
7 止木;;教育收费究竟是“乱”还是“贵”[J];基础教育;2006年04期
8 于志涛;;2001至2010年间我国远程教育领域研究进展分析———基于CNKI-CAJD期刊论文的计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7期
9 ;第一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预告[J];教育学报;2011年03期
10 黄小龙;;浅谈云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海明;梁春秀;;浅谈商品货币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扭曲和结果[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邹时炎;;对教育领域学习苏联经验的认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刘麟;;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影响[A];2004年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国生;;湖南教育的近代化与湖南社会的进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罗小琼;;晚清“士绅”推动下的兴学热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徐志伟;;从推翻“两个估计”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新时期教育领域思想解放述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程斯辉;;蔡元培与近代教育领域的反腐倡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杨东平;;推进以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A];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06年
9 赵文明;;网络时代与教师角色转变[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10 张宁;卢泽楷;魏冰;;世界科学教育领域中的探究教学[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盛洪;还权于民:彻底打破教育领域的计划堡垒[N];南方周末;2010年
2 刘业俭;浅析教育领域中的“两张皮”现象[N];重庆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张蕾;做教育领域新一轮改革的先锋[N];湘声报;2009年
4 ;还教育领域一片纯净蓝天[N];检察日报;2005年
5 记者 崔凌云;七年解决教育领域热点难点问题[N];兰州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姜蓉;教育领域的SOP实践[N];中国经营报;2009年
7 朝明;千亿投资,能否撑固一间教室[N];青岛日报;2008年
8 ;推进上海教育领域三项工程[N];解放日报;2009年
9 杨杨;红杉联想首次下单教育领域[N];商务时报;2008年
10 张彤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加强教育领域内部的发展性评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春辉;湖南教育近代化研究(1894-1929)[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颜士刚;技术的教育价值的实现与创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胡之骐;公共领域中的师生教育话语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徐冬青;市场引入条件下的政府、学校和中介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振改;教育政策的限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牛利华;“回归生活世界”思潮的教育学省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景松;政府职能转变视野中的公共教育治理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单美贤;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技术教育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沈俊强;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合作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立;教育领域数据存储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冬梅;论教育惩罚[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兰枝;教育领域第三种力量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邵汉清;基础教育领域完全私立学校管理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田智;教育领域预算外资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周徐红;教育领域社会专业组织发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刘春雷;基于本体的教育领域学科知识建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安娜;教育领域中的技术异化现象及其消解[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9 董智耀;论当前我国的教育腐败问题及其治理对策[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10 高燕;论美国20世纪50、60年代的教育改革[D];内蒙古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33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333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