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城乡教育差距的原因及对策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whole Hubei Province has basically realized the popularization of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stage of non-compulsory education.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ncome gap and education gap by using the co-arrangement theory, clarifies that the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gap is the root of the education gap,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urban-rural gap.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G5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宋洪远,马永良;使用人类发展指数对中国城乡差距的一种估计[J];经济研究;2004年11期
2 裴竹梅;;城乡教育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林志伟;;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教育差距的协整性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小芳;我国城乡教育差距的经济学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霍景东,夏杰长;公共支出与人类发展指数——对中国的实证分析:1990—2002[J];财经论丛;2005年04期
2 潘雷驰;;我国政府支出对人类发展指数影响的经验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2期
3 司志宾;张东辉;;地区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J];东岳论丛;2007年05期
4 张东辉;司志宾;;收入分配、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农村的证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9期
5 赵志强;叶蜀君;;东中西部地区差距的人类发展指数估计[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12期
6 杨永恒,胡鞍钢,张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人类发展指数替代技术[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7 江小涓,李辉;我国地区之间实际收入差距小于名义收入差距——加入地区间价格差异后的一项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8 楚永生;论和谐社会构建的三维框架及建设方略[J];求实;2005年06期
9 孙慧钧;;符号检验在经济指数中运用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慧钧;;价值指数区间估计之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漪;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经济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王兰芳;水平、影响与发展:江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3 陈静;企业年金会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4 李燕凌;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5 韩雪峰;教育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6 孙瑛;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及其差异性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7 陈平路;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世代交叠CGE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陈颂东;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林志伟;人力资本因素与收入不平等[D];厦门大学;2007年
10 蔡立雄;经济市场化与中国农村制度变迁[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秀川;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西南大学;2005年
2 杨勇;陕西省城乡差距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3 朱晓波;我国渐进式改革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付桂军;内蒙古城乡收入差距的制度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5 殷杰;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统筹与协调发展[D];苏州大学;2006年
6 陈小远;FDI、出口商品结构和要素报酬差异[D];厦门大学;2006年
7 许乐思;从发展的角度看上海和谐社会的构建[D];同济大学;2007年
8 陈雷;我国水上交通安全宏观评估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9 章国华;人类发展指标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10 周维明;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结构、趋势及对策[D];重庆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宋洪远,庞丽华,赵长保;统筹城乡,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当前的农村问题和未来的政策选择[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2 孙百才;;城乡教育差距与收入差距[J];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02期
3 张长征;李怀祖;;中国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实证研究:1978—2004[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12期
4 李向前;中国转型期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动态;2001年08期
5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6 焦建国;农村教育与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城乡教育比较与我国教育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J];学习与探索;2005年03期
7 张玉林;分级办学制度下的教育资源分配与城乡教育差距——关于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探讨[J];中国农村观察;2003年01期
8 郭剑雄;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泽厚,陈玉光;论各劳动人口集团之间的收入分配结构[J];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04期
2 里军;匈牙利工资调节制度的考察[J];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06期
3 初年;信息社会的教育体系论[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4 朱庆芳;我国各阶层经济收入差距变化浅析[J];社会学研究;1986年03期
5 张仁寿,杨晓光,林大跃;“温州模式”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向导意义[J];浙江学刊;1986年05期
6 G.贝克尔,金日;从古巴和台湾对比得到的教益[J];国外社会科学;1986年09期
7 ;一九九零年全国居民的平均实际消费水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8 陈远敦,柴德平;当前社会成员收入分配中的问题及对策[J];江汉论坛;1986年12期
9 董辅y=;;对发展经济理论的若干思考——温州农村商品经济考察[J];北京社会科学;1986年03期
10 廖世添;廖世桐;;人口生态和人口经济问题初探[J];南方人口;198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振成;于敬尧;;青海省城镇贫困问题研究[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2 侯学新;;加入WTO与刑事侦查工作[A];加入WTO与新时期政法工作前瞻——加入世贸组织与维护社会稳定法律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王健华;;理性评价城市高收入群体的存在[A];北京市第十一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1年
4 廖逊;;博鳌亚洲论坛与人才争夺战[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5 刘泽双;;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与流动动力研究[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杨家义;;西南地区与香港护理管理模式的比较[A];全国护理行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丁西霞;张允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8 王思涛;;公平与效率对话:维护社会公平[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9 金雁;;公平与效率:对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分析[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10 杨晶;;社区服务政策的内容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鞍钢;中国怎样追赶美国?[N];中国财经报;2000年
2 泰德;21世纪:中国如何赶超美国[N];中国财经报;2000年
3 ;“十五”时期如何缓解收入分配矛盾[N];中国改革报;2000年
4 ;专家评析城镇居民收入差距[N];中国建材报;2000年
5 ;收入差距拉大 亟待税收调节[N];中国水利报;2000年
6 陈汉桥 欣卓;摸清收入来源 调节收入差距[N];中国税务报;2000年
7 巴伦一;我给农行客户经理制支六招[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0年
8 徐刚;试论经济全球化对就业与工资的影响[N];国际金融报;2000年
9 记者张晓;英大学生就业收入差距大[N];光明日报;2000年
10 杨宜勇;中国劳动力市场呈现新特征[N];工人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华奇;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D];西北大学;2003年
2 樊丽淑;中国经济转型期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李颖;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4 叶忠;教育与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文利;当代中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从权力角度的分析[D];西北大学;2004年
6 冯尚春;中国农村城镇化动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田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8 田杨群;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互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钟春平;创造性破坏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赵兴罗;中国转型期居民收入差距调节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侠;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楮添有;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与社会稳定——九十年代桂林市的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范良;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武利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礻马)海霞;中国农民收入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6 潘胜文;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金晶瑜;我国东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郭俊山;中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9 刘元冠;走向分配正义——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道德思考[D];中南大学;2002年
10 臧明义;平等与效率的冲突及其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本文编号:2374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374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