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和谐社会:民办教育面临的机遇及新挑战

发布时间:2018-12-17 11:28
【摘要】:和谐社会的提出给民办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敢于直面正视民办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面临的严峻挑战,变被动为主动,变挑战为发展的动力,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学校的提升发展。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发展,法制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民办教育必将迎来新的一次壮大发展的高潮。
[Abstract]:The proposal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private education. We should face up to the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severe challenges faced by private education, and turn passivity into initiative and challenge into the motive force of development. And take this as an opportunit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legal environment, private education is bound to usher in a new climax of expansion and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广东教育学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立项《〈民办教育促进法〉配套政策和学校制度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分类号】:G522.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信息广场[J];班主任之友;2002年08期

2 ;双周·关注[J];上海教育;2002年22期

3 杨海燕;;一群“教育打工者”的“另类”生活[J];教育科学论坛;2002年06期

4 刘琴;;敢为“回报”鼓与呼[J];教育科学论坛;2002年12期

5 王安;;怕挤坐小车去[J];财经界;2002年10期

6 顾青;;投资教育利润有多大[J];珠江经济;2002年05期

7 贾西津;对民办教育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8 徐晖;《民办教育促进法》适用范围的法律特征[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5期

9 徐晖;《民办教育促进法》适用范围的法律特征[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王建华;《民办教育促进法》与中国高等教育[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甄宗旭;;从科学发展观层面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取向[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2 翁清雄;;促进基础教育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3 陈乃新;;经济法、法律体系转型与和谐社会构建——达尔文进化论原理的法学思考[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黄欣;;经济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大旗;邱潮斌;;经济法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长健;;论和谐社会与经济法理念的平衡协调——以利益为分析起点[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蔺翠牌;;经济法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法[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德敏;;经济法理念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符启林;;论贫富差距的法律调整[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徐士英;;竞争文化与和谐社会——论中国反垄断法立法的社会基础[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翟帆;热望期盼:教育界人士话“两会”[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储召生;民办学校举办者能否取得合理回报[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储召生;民办教育应当坚持公益性[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记者 储召生;民办学校出资人可以取得合理回报[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记者 储召生;全国人大加快教育经费投入立法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记者 刘继安 储召生;2002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法治进行时(28)[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记者 金黄;民办学校应享受同等税收政策[N];中国税务报;2002年

9 ;民办教育呼唤立法[N];法制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李勇 实习生熊璐;扶持与规范是当务之急[N];法制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锐;《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刘晓凯;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中的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4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5 皮钧;民族和谐新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何忠国;以和谐看待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7 孙语圣;民国时期自然灾害救治社会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梅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军;邓小平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白葆莉;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绍伟;浅论生态安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D];河南大学;2005年

2 李玲;中国环境外交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袁晓芳;社会模式设计与社会协同[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陆玉胜;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煜;论行政抵抗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蓝春娣;论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文玉忠;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以人为本理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程慧;人的发展视角中的社会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艳泓;中产阶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骆徽;和谐社会正义观的构建及对策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84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384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2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