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交往:现实偏误及其矫正
[Abstract]:Classroom communication is a kind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tivity in which teachers and students exchange information, thoughts and emotions in teaching situations, and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errors in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which leads to the variation of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and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various efforts to improve the process of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o the maximum extent.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2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全华;现代教育交往的缺失、阻隔与重建[J];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燕,李芒;让师生实现零距离的心灵触摸——从教学交往的视角研究高校教师的个人教学网站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2 郭浩;;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新视角[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李夏慧;论“对话”式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出路[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高峰;;论交往教学的困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6期
5 申晶晶;交往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交通高教研究;2004年03期
6 郭浩;;论走向主体间性的道德教育[J];教育导刊;2007年05期
7 李成群;试论英语交往教学[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年10期
8 王小燕;;对高校教师个人教学网站建立的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1期
9 郭英;刘宪俊;;师生交往:彰显教育主体间性的基本途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张茂聪 ,王培峰 ,吕爱国;全纳教育课堂管理的反思与重建[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红亚;;试论学习型社会大学的整合策略[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仪淑丽;;网络教育时代的教师角色重构[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德静;基于科技创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增田;对话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治勇;德育交往:现代德育的本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保兄;有效增进师生相互理解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江峰;人文教育浅论——兼论特区职高数学教育的人文渗透[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晓梅;课程改革中的课堂师生互动[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叶绪江;交往理性与学校组织范式的反思及建构[D];苏州大学;2003年
6 鲍聪;共生性师生关系——对师生关系的一种阐述[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7 覃江梅;幼儿园师幼言语交往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宪俊;教育主体间性:意义及彰显[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长倩;交往行动理论视野下的师专学生管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艳妮;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社会学透视[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应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批判[J];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诚;谈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体会[J];化学教学;1980年03期
2 ;研究教学规律 改进课堂教学[J];安徽教育;1980年02期
3 求实;中学校长听课好[J];安徽教育;1980年09期
4 蒋琦亚 ,周伯炎;试论中学教师的基本功[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5 陶剑华;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南城县珀s曅⊙丶督淌迫曰慕萄Ь閇J];江西教育;1980年02期
6 魏华久;加强教学检查 提高教学质量——在学院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发言[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Z1期
7 王联元;谈谈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外活动[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0年02期
8 陈鹤高;美国把电子计算机广泛地运用于基础课教学[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9 彭声铭;精讲多练 提高质量[J];数学通报;1980年04期
10 韦有文;谈谈如何备课[J];数学通报;198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爱秀;;对优化病生教学技巧的探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郑金峰;;讲好病生重点目标内容的做法和体会[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3 陈毅俊;;“讲述法”与“学导法”在中专病理教学中的对比分析[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4 吴文美;何婷;李秀敏;卫红;;浅谈课堂教学[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5 曲以立;;“记忆”在病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6 齐贵胜;裴素霞;;病理学目标教学初探[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7 杨建军;;根据影响学习的四个主观因素因人施教[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赵莉;;成年人的英语教学刍议[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韩良;;英语教学法综合运用艺术[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范培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优化英语课堂教学[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采访者 晓余 受访者 王文琪;素质教育在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王若仁;实践教育与课堂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华北油田采一中学 郭庆玲;创新:从课堂教学抓起[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崔秀珍;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5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哈雷;音乐无国界 交流图创新[N];音乐周报;2000年
6 曾经 欧阳丽;如何评价教学质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山东财政学院教科所 王敏勤;让每节课都成为精品课[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顾明远;素质教育到底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落实[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李建平;网络引发教学变革,但不能替代课堂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张勇(作者单位:西峰市陈户初级中学);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N];甘肃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谷力;冲突与和谐: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胡斌武;课堂教学伦理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姚静;情境问题教学对学生数学认知的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程广文;数学课程提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振华;论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建构者[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聂必凯;数学变式教学的探索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宏海;《中国濒危脊椎动物》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王锋;发现式学习研究及CAI课件的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金株希;从一次观摩课谈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4 孙雁雁;体态语与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王金梅;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6 曾晖;语言和语言学习本质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7 吴琼;交际法在精读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郎金华;中学化学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多媒体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思路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杨素萍;论课堂交往[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梁雪峰;多种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优化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415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415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