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培养策略探析

发布时间:2021-09-05 15:11
  感觉寻求是个体寻求多变、新异、复杂、强烈的感觉和体验,并且通过采取生理、社会、法律、经济方面的危险行为来获取以上体验的人格特质,它是导致青少年危险行为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要降低青少年危险行为发生率,就应该从学校筛查和全面教育、社会关注和引导、家庭重视和培养三个方面入手,促进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201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影响
二、学校的系统筛查和全面教育
    (一) 建立感觉寻求特质的系统筛查机制
    (二) 开展高感觉寻求水平青少年的系列团体心理辅导
    (三) 促进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健康发展
        1.提高教师开展相关教育工作的能力
        2.注重教师和同伴的榜样作用
        3.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感觉寻求的正向宣传
    (四) 结合不同学段青少年感觉寻求水平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1.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客观地认识感觉寻求人格特质
        2.重点加强对初中生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培养
        3.关注中学生、大学生感觉寻求水平的“二年级最高现象”
三、重视社会与家庭的干预和引导
    (一) 加强社会关注和正向引导
        1.大力加强宣传, 引起大众对青少年感觉寻求的关注和重视
        2.严把网络信息关, 从源头切断误导感觉寻求特质不当发展的负面信息传播
        3.弘扬正能量, 鼓励青少年通过积极健康的行为满足感觉寻求
    (二) 提高家庭重视程度, 掌握培养策略
        1.重视感觉寻求人格特质
        2.创设促进感觉寻求人格特质健康发展的家庭氛围
        3.树立积极健康的正面榜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少年感觉寻求、冲动性的发展特点[J]. 胡春梅,张晓燕,何华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16)
[2]高中生青春期发育、感觉寻求、冲动性与吸烟的关系[J]. 胡春梅,张晓燕,何华敏.  中国健康教育. 2018(02)
[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吸烟、饮酒、赌博与冲动性、感觉寻求的关系[J]. 胡春梅,李方珍,余殊伶.  现代预防医学. 2017(20)
[4]初三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一项追踪研究[J]. 杨彦川,范方,蔡柔娜,彭婷,黄蓉,蒋玉露.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6)
[5]上海市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危险行为相关性分析[J]. 唐庆蓉.  中国学校卫生. 2014(04)
[6]石家庄市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王伟,丁树荣.  中国学校卫生. 2014(04)
[7]感觉寻求对工读生毒品使用的影响:有中介的调节效应[J]. 叶宝娟,易娟,杨强,陈启山,张领弟.  心理科学. 2013(01)
[8]天津某理工科高校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 赵海,马迎华,吕晓静,庄丽丽,吕晓辉,田野,宋娟.  中国学校卫生. 2012(05)
[9]高一新生学校适应现状调查研究[J]. 赵鹏.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2(05)
[10]大学生感觉寻求对职业倾向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J]. 于薇,刘幸娟,张明.  教育科学. 2011(05)



本文编号:3385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385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0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