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南民族地区新课程改革深化中民族生存智慧的融入
本文关键词:论西南民族地区新课程改革深化中民族生存智慧的融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西南民族地区新课程改革主要依托的是外部行政力量的支持与推动,显示出明显的“他组织性”,究其原因即改革的进行缺乏对区域内民族生存智慧的应有关注;解决的策略为:强化民族文化平等意识,立足民族生存智慧,实现区域内课程的重构。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西南民族地区 新课程改革 生存智慧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类型与对策研究”(01JAZ88000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752.3
【正文快照】: 西南地区民族众多,35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民族总数的三分之二之多。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与相对独立的生存空间生发出区域内各少数民族独特而智慧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寓于其中的“地方性智慧”无疑构成了区域内民族地区新课程改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本文意在从目前区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廖国强;云南少数民族刀耕火种农业中的生态文化[J];广西民族研究;2001年02期
2 卞绍斌;刘宇兰;;从形上之思到生存智慧——现代性状况与哲学存在的合法性根基[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宏;;论哲学之思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2 周子康;;浙江山地降水与水土流失[J];浙江气象;1988年01期
3 丛显斌,张子郁,张芳;达乌尔黄鼠生命表及其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6年06期
4 马富裕,程海涛,李少昆,张红,杨建荣,郑重,李鲁华;高产棉花打顶调控的群体适宜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4年12期
5 罗天祥,,温远光;广西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水热优化模型[J];自然资源学报;1996年01期
6 罗天祥,卢琦,黄承标,黎洁娟;限制因子作用律在杉木林高生长水热优化模式研究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1995年01期
7 胡玉佳;;海南岛青梅种群结构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8 黄全,李意德;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采伐迹地更新群落的初步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1988年01期
9 张喜,张信民,王建平;光箨篌竹林的物质分配与养分循环[J];竹子研究汇刊;1996年03期
10 张志全,佟守正;人类与自然生物控制共生理论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侯元凯;杨建民;肖建忠;杜绍华;段绍光;;关于休闲农业景观生态的若干问题[A];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2007年
3 邓经武;;何其芳与“花间词”及其文化启示[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张汉江;汪浩;谭跃进;袁保才;;一种增长过程的突变模型及其在生态学、经济学中的应用[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钢;农业企业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张文军;科尔沁沙地活沙障植被及土壤恢复效应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李瑞;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植被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刘进;文学与“文化革命”: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孙长智;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矛盾的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7年
6 陈翠荣;反思与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代建军;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运作机制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代建军;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运作机制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合荣;事实与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继兵;大学文化与学生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茜;中外动画文化传播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洪鲁鲁;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实践智慧探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管月飞;论生态课堂及其构建[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马佳;基于课例分析的小学语文课堂文化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耿为;城中村村民社会化提升的理论假设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6 顾丽娜;高职院校学生自治组织建设与教育价值实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钱海锋;化学教学中的合作探究学习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徐媛媛;教学中游戏精神下的学生自主性话语权探讨[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曙光;论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庄雪芸;浙江纺织服装学院产学研结合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兆录;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布朗族龙山传统的生态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7年03期
2 孙正聿;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与新世纪哲学的理论自觉[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05期
3 贺来;“奥斯维辛”与现代哲学——考察现代哲学转向的一个重要参照系[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天伟;认真总结经验 振奋革命精神 努力为西南民族地区培养四化建设人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1年02期
2 冯元蔚;加强区域性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促进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6年04期
3 李绍明;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讨论会综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6年04期
4 《西南少数民族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西南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情势及对策[J];云南社会科学;1989年03期
5 焦书乾;;论我国中南、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的历史演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6 陈天俊;先秦汉晋各王朝对西南民族地区的开拓与经营[J];贵州社会科学;1991年12期
7 马智利 ,王春兰;建立股份制企业集团 推动西南民族地区林业发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2年03期
8 沈道权;试论西南民族地区沿边开放的外部环境[J];广西民族研究;1995年02期
9 马智利,贺荣伟,梁平;我国西南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农村发展差距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10 张英;抗日战争与西南民族地区工业化进程[J];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秀凡;王鹏;;论徐霞客对西南民族地区农业的考察——纪念徐霞客逝世360周年[A];徐霞客逝世360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罗凉昭;;邓小平解决民族问题的思想[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滕明兰;何跃;;关于西南多民族杂居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几点思考[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金晓 顾力;西南公路出海通道今日贯通[N];中国交通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韩祝平;老司城里说土司[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3 王杨;尊重实际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学科[N];光明日报;2004年
4 罗布江村 陈玉屏;用“和合偕习”精神建校育人[N];人民日报;2004年
5 西南民族大学 罗布江村 陈达云 陈玉屏;弘扬“和合偕习”精神 努力建设和谐校园[N];光明日报;2005年
6 徐高潮;我区获2005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1项[N];广西日报;2005年
7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孟小军;民族地区新农村,教育发展转向[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王仁湘;游走在考古学、历史学和民族学之间[N];中国文物报;2006年
9 徐高潮;广西又有38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N];广西日报;2007年
10 苏祖勤;民族区域建制与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定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西南民族经济[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李培春;西南民族地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孟小军;断裂与链接[D];西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智利;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西南多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姜宝华;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3 陈东;西南民族中的“送魂”习俗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余航;西南民族地区新课程改革与教师适应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方迎;武陵民族地区发展区域经济的法律思考[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张永民;抗战时期的西南边疆教育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延霞;西南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学业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论西南民族地区新课程改革深化中民族生存智慧的融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46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