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境不利儿童人格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相互关系
本文关键词:处境不利儿童人格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相互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个性差异对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生的个性差异包括智力、能力、态度、兴趣及气质性格等方面,目前国内关于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集中在学生的创造力、智力、能力等方面,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却很少涉及。但是,人格是最具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个人对现实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与个人的认知方式、学业成绩存在一定的关联。目前对处境不利儿童的有关研究认为由于经济、文化和社会权益方面的弱势地位,处境不利儿童的人格特征与处境较好的儿童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选取对学生学业成绩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策略为中间变量,探讨处境不利儿童的人格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相互关系,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比较公平的评价: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来探索适合处境不利儿童的教学模式,试图挖掘出每位学生的潜能和个人优势,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个性化教育。 本研究从贫困地区这一群体出发,采用儿童青少年人格五因素问卷,学习策略问卷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568名处于经济处境不利地位的小学四到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建构了结构方程模型。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性别和年级因素影响小学生的人格特质和使用的学习策略。女生在宜人性和谨慎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并且在学习中使用更多的复述策略。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维度以及三种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均存在显著差异。 (2)父亲的文化程度对孩子的复述策略和组织策略有显著影响,表现在父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孩子使用更多的组织策略,即制定自我学习目标和计划的能力越强,父亲的文化程度越低,孩子的组织性越弱。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孩子的学习策略没有显著影响。 (3)人格对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人格的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维度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情绪性与学业成绩呈负相关倾向,但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谨慎性对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4)人格对学习策略具有直接的影响,并通过学习策略间接影响学业成绩。人格的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和开放性维度与学习策略均正相关显著,情绪性与学习策略负相关显著。人格的五个维度对学习策略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5)人格除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外,还通过学习策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6)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互有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比学习策略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更强。
【关键词】:处境不利 人格 学习策略 学业成绩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第1章 文献综述10-21
- 1.1 处境不利儿童及相关研究10-13
- 1.1.1 处境不利儿童的概念10-11
- 1.1.2 处境不利儿童的学业成绩及其干预11
- 1.1.3 处境不利儿童的亲子与同伴关系11-12
- 1.1.4 处境不利儿童的社会认知与情绪发展12-13
- 1.2 人格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13-21
- 1.2.1 人格的定义及其测量13-15
- 1.2.2 学习策略概念与测量工具15-17
- 1.2.3 人格与学业成绩的关系17-19
- 1.2.4 人格、学习方法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19-20
- 1.2.5 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学习策略的关系20-21
- 第2章 研究问题及假设21-24
- 2.1 问题的提出21-22
- 2.2 研究内容22-24
- 2.2.1 主要研究内容22
- 2.2.2 研究目的和意义22-23
- 2.2.3 研究假设23
- 2.2.4 假设模型23-24
- 第3章 实证研究24-43
- 3.1 问卷修订24-27
- 3.1.1 被试24
- 3.1.2 研究目的24
- 3.1.3 研究程序24
- 3.1.4 研究工具24-25
- 3.1.5 问卷修订及信效度检验25-27
- 3.2 处境不利儿童人格与学习策略、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27-37
- 3.2.1 被试基本情况27-28
- 3.2.2 研究工具28
- 3.2.3 数据收集与处理28
- 3.2.4 结果与分析28-37
- 3.3 分析与讨论37-43
- 3.3.1 处境不利儿童人格、学习策略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37-39
- 3.3.2 处境不利儿童人格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分析39-41
- 3.3.3 各因素与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分析41-43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43-46
- 4.1 研究结论43-44
- 4.2 本研究对教育的启示44
- 4.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44-46
- 参考文献46-52
- 附录52-56
- 致谢56-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学易;章国平;;运用“九型人格”理论解读大学生的郁闷心态[J];世纪桥;2011年13期
2 陈侃;申荷永;;大学生对心理分析释梦治疗的接纳意愿及其相关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孟朦;;从睡姿看心理[J];成才与就业;2011年Z2期
4 许静华;;MBTI性格评估[J];大众心理学;2008年03期
5 王新生;;论荣格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J];黑河学刊;2011年07期
6 吴程曦;任东平;董燕;齐建林;郭琳;侯桂芝;周晓梅;;EPQ作为孕妇心理健康孕检工具的初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6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丹民;刘旭峰;姜明;Rosina C. Chia;;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效度分析[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陈静;苗丹民;罗正学;皇甫恩;李媛;肖利军;;中、英文MBTI-M人格类型量表的跨文化差异研究[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刘柏涛;李永鑫;;人格类型与工作倦怠——MBTI的视角[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馨;白学军;苏世将;田瑾;;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对其校对能力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陈丽;邹泓;王英春;;小学生生活形态及其与人格的关系——对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和重庆六城市的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胡瑜;孔克勤;黄和林;徐平;;弈棋风格与人格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张锋;朱海燕;;在押毒品犯人格类型的聚类分析与分类矫治原测[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8 张野;;我国小学生人格类型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蕾;姜乾金;何金彩;吴兰花;陈莉;陈立翰;;大学生人格类型和学习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A];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6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张轶文;甘怡群;;完美主义特质对抑郁的影响及人格的调节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新文;关爱处境不利儿童[N];光明日报;2001年
2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陈侃 申荷永;身边的分析心理学[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亦平;“受害者”不等于“弱者”[N];中国妇女报;2003年
4 特邀嘉宾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金锋 张建新 心理咨询师 张静;让芳香帮你放松心情[N];健康报;2008年
5 谢春风;首都教育:“新亮点”应在哪里[N];光明日报;2004年
6 ;成功人士患抑郁症有人格基础[N];广州日报;2005年
7 李德全 作者系仁寿县政协主席;扶助弱势群体 促建和谐社会[N];四川政协报;2005年
8 杨露;寻找快乐管理模式[N];福建工商时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胡睿夷;向左走?向右走?[N];财会信报;2005年
10 傅雪莎;探索人格的坐标[N];中国邮政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Q
本文编号:358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58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