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贵州榕江地区义学政策实施情况研究
本文关键词:清代贵州榕江地区义学政策实施情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民族教育政策对于国家民族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制定正确的民族教育政策事关民族间教育公平,又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清王朝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将义学这一中国古代的免费蒙学教育演变为由国家提倡的为贫寒子弟和少数民族子弟举办的学校,在少数民族地区积极推广义学,极大的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但我国现有的相关研究缺乏从教育政策的视角进行研究。 贵州省榕江县,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也是战略重地。清王朝统治者在这里推广义学教育政策,时间长,规模大,影响深远,具有代表性。所以,本研究选择以清代贵州榕江义学政策实施情况作为个案,一方面丰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史的研究,另一方面使得我们对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教育政策如何更好的促进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进行一些思考,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 为了达到上述研究目标,本研究选择了文献法、个案法、比较法和访谈法作为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观点包括: 1.清代贵州榕江地区义学政策的实施背景。其中包括清代民族地区义学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清代贵州义学政策实施的特殊背景和清代在榕江实施义学政策的具体背景。清雍正年间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新辟苗疆之后榕江当地少数民族起义频发,政局不稳。为了缓和当地少数民族与清王朝之间的矛盾,清王朝统治者决定以义学作为化民成俗,巩固统治的工具,于是在榕江大力推广义学政策。 2.清代贵州榕江地区义学政策的实施情况。包含了教育管理政策,招生政策,师资选拔政策和经费筹措政策,教育内容政策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榕江义学在教育管理方面有专门的学官负责,对教育经费和学生学习、生活方面都有较为严格的管理。在招生政策方面主要是招收当地适龄的各族儿童。选择义学教师也有政策规定选择品德兼备的老生成儒。义学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是政府资金、地方捐资和学田三种方式。由于清代义学政策的目的是以封建伦理观念教化少数民族,所以规定以儒家思想为教育内容。 3.清代义学政策在榕江产生的影响。分别从对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义学政策的推广缓和了榕江各族人民同清王朝之间的矛盾,稳定了政局,促进了当地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汉文化在当地的传播和发展。与此同时,义学政策的推广也带来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影响,比如说义学教育独推儒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本研究根据前面的分析,对以榕江为个案的清代义学政策进行了反思。并结合我国当前的民族教育政策提出了一些思考,其中主要观点包括: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要坚持教育公平原则、关注民族地区的现实需要;民族教育政策要坚持多元文化理念;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民族教育政策的落实。
【关键词】:清代 榕江地区 义学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52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一、导论8-14
- (一) 问题提出8-9
- (二) 文献综述9-10
- (三) 研究设计10-14
- 二、清代贵州榕江义学政策的实施背景14-20
- (一) 清代民族地区实施义学政策的历史背景14-15
- (二) 清代贵州民族地区实施义学政策的特殊背景15-17
- (三) 清代榕江实施义学政策的具体背景17-20
- 三、清代贵州榕江义学政策实施情况20-25
- (一) 教育管理政策20-21
- (二) 招生政策21
- (三) 师资选拔政策21-22
- (四) 教育内容政策22-23
- (五) 经费筹措政策23-25
- 四、清代义学政策在榕江产生的影响25-30
- (一) 政治方面的影响25-26
- (二) 经济方面的影响26-27
- (三) 文化方面的影响27-28
- (四) 其他方面的影响28-30
- 五、对清代贵州榕江义学政策的思考30-37
- (一) 从榕江义学政策的实施看清代义学政策30-31
- (二) 对我国当前民族教育的启示31-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2
- 附录42-47
- 后记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可峰;;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基本理论研究述评[J];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2 赵月;;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3 涂元玲;;论多元文化与教育改革[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陈怡;;多元文化背景中的教育政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22期
5 宋宁娜;教育平等、教育公平与社会进步——兼论教育收费与教育分流[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夏园;;论民族教育民族性的保持[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陈兴贵;多元文化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张学敏,贺能坤;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对云南省边境民族地区的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古永继;清代云南官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J];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10 王春玲,于衍学;清代改土归流成因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胜勇;清朝经营贵州苗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文婷;少数民族文化认同与多元一体化教育[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童绍英;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结合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艳宇;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清代贵州榕江地区义学政策实施情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61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