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高中生家庭功能对逆反心理的影响——以自我分化为中介

发布时间:2024-05-23 04:46
  本研究在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的方法,采用Hong氏逆反心理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自我分化量表,以545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了逆反心理的特点,以及高中生逆反心理、自我分化和家庭功能的关系。得到研究结果如下:(1)以10个独立研究为样本的元分析结果表明逆反心理总分、意见逆反、影响逆反、依从性逆反存在性别差异。限制选择的情绪逆反不存在性别差异,有出版偏差。(2)横断研究表明逆反心理在生源地、独生子女与否、母亲教育程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自我分化只在父亲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功能在年级和父母教育程度方面有显著差异。(3)逆反心理与自我分化和家庭功能呈负相关。自我分化与家庭功能呈正相关。(4)自我分化在家庭功能与逆反心理之间存在中介作用。由此得出以下结论:(1)家庭功能越好,自我分化水平越高。提高自我分化水平和改善家庭功能可以使个体逆反心理水平维持在适当水平。(2)城镇生源比农村生源的高中生逆反心理水平高。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逆反心理水平高。高年级的高中生家庭功能水平相对较低。父母教育程度对子女逆反心理和自我分化水平以及家庭功能有影响。(3)家庭功能可以直接影响逆反...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
    1.1 逆反心理概述
        1.1.1 逆反心理的概念
        1.1.2 逆反心理的类型
        1.1.3 逆反心理的测量
        1.1.4 逆反心理的影响因素
    1.2 自我分化概述
        1.2.1 自我分化的概念
        1.2.2 自我分化的测量
        1.2.3 自我分化的影响因素
    1.3 家庭功能概述
        1.3.1 家庭功能的概念
        1.3.2 家庭功能的相关理论
        1.3.3 家庭功能的测量
        1.3.4 家庭功能的相关研究
    1.4 逆反心理、自我分化、家庭功能关系概述
        1.4.1 逆反心理与自我分化的关系
        1.4.2 家庭功能与逆反心理的关系
        1.4.3 自我分化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1.5 元分析概述
        1.5.1 概念
        1.5.2 步骤
        1.5.3 文献搜集和排除
        1.5.4 变量编码
        1.5.5 数据录入和分析
        1.5.6 优点和局限
    1.6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1.6.1 问题提出
        1.6.2 研究意义
第2章 逆反心理性别差异的元分析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假设
    2.4 研究过程
        2.4.1 文献收集
        2.4.2 文献纳入标准
        2.4.3 文献编码
        2.4.4 效应量的计算
        2.4.5 采用的软件
    2.5 结果及分析
        2.5.1 逆反心理总分的元分析
        2.5.2 依从性逆反的元分析
        2.5.3 意见逆反的元分析
        2.5.4 影响逆反的元分析
        2.5.5 限制选择的情绪逆反的元分析
    2.6 分析和讨论
第3章 高中生逆反心理、自我分化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3.1 研究对象
        3.3.2 研究工具
        3.3.3 研究程序
        3.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4 研究结果
        3.4.1 逆反心理特点
        3.4.2 自我分化特点
        3.4.3 家庭功能特点
        3.4.4 逆反心理、自我分化和家庭功能的相关分析
        3.4.5 自我分化在逆反心理和家庭功能之间的作用
    3.5 分析和讨论
        3.5.1 逆反心理特点
        3.5.2 自我分化特点
        3.5.3 家庭功能特点
        3.5.4 逆反心理、自我分化、家庭功能的关系
第4章 结论和教育建议
    4.1 结论
    4.2 教育建议
        4.2.1 性别差异层面
        4.2.2 家庭功能层面
        4.2.3 自我分化层面
第5章 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
    5.1 创新点
    5.2 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本文编号:3981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981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2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