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课程的间离效果与课程改革:基于隐喻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12 22:02

  本文关键词:课程的间离效果与课程改革:基于隐喻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课程和戏剧无论在构成要素还是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叙事剧表演中的间离效果,在师生之间的课程活动中同样存在。基于这种隐喻性假设,当代课程观可归纳为"摹仿型"与"间离型"两种基本类型。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应在实现课程观转型的基础上,重新确立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文本、课程与知识、课程与考试以及课程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这将有助于课程改革走向人本化的课程哲学路向及其实践方式。
【作者单位】: 宁波工程学院高教研究所;
【关键词】间离效果 课程观 课程改革 学生 我国现阶段 文本化 主体间性 教师 实践方式 隐喻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2008年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423.07
【正文快照】: 在20世纪西方戏剧史中,戏剧的表演存在着从摹仿剧向叙事剧过渡的倾向。而在课程思想史中,课程观也经历了一次类似的转变,即由“摹仿型”课程观向“间离型”课程观的转变。笔者尝试运用隐喻的方法,对两种不同的课程观及其对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作一番探微。一、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国强;论法官的人文品格[D];山东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徐;;《伽利略传》结构艺术管见[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2 许德楠;中国文学作品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视角”[J];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01期

3 马家骏;;《前夜》的艺术创造性[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4 孔文杰;试论《茶馆》的结构艺术[J];抚州师专学报;1985年01期

5 吕崇龄;略论话剧《三棱镜》的现代化倾向[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7年01期

6 杨爱程;美国课程论中的课程定义举要[J];比较教育研究;1987年05期

7 张胜勇;重视研究和利用幼儿园“隐蔽课程”[J];幼儿教育;1990年Z1期

8 胡学增;;论中学化学教材的改革[J];化学教育;1990年02期

9 郭景扬;;教育的价值论与历史课程开发[J];历史教学;1990年09期

10 靳玉乐;;现代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的课程观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9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传伟;成虹;;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2 胡平;;摭谈新课程与学校发展[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3 王璇;;善良又世故的中国人——看《张协状元》中的“鬼神”形象[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4 顾天高;;相隔千年的情理补缺——评永嘉昆曲《张协状元》的时代沟通[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5 徐大军;;谈昆剧《张协状元》的戏乐精神[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6 李勇军;崔丽琴;;课程建设创新体系的研究[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佃娥;李树怡;杜发强;;从后现代课程观视角预测中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庆祝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征文获奖名单[A];庆祝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专辑论文集[C];2004年

9 蔡光瑞;;电影中的间离效果——从布莱希特到爱森斯坦[A];“全球化语境中电影美学与理论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定国;林若红;;建立“以生为本"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华蓉;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出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缪开和;让主旋律作品充满艺术魅力[N];人民日报;2001年

3 李家耀;我的评弹缘[N];文汇报;2001年

4 吴乾浩;重塑的古韵名篇[N];文艺报;2001年

5 刘恩波;杜拉斯的全景画卷[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李建平;新课程:教研拒绝老套路[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赖瑞云;新教材中的体验课程观[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教学方法要“脱胎换骨”[N];重庆日报;2002年

9 ;新音乐课程漫谈[N];音乐周报;2002年

10 周宪;永远的布莱希特[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元;职前与在职幼儿教师课程观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明全;论教师参与课程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任丹凤;中小学教科书编制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郭宝仙;英语课程组织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严仲连;幼儿园个性化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卢炜;从辩证到综合[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胜;问题解决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耿淑玲;建国后中学化学课程中基础理论知识的演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彬;试论语文教育的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许凯;论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恩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朱立新;人文视界中的幼儿教育课程理念[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学斌;应对新课程改革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智明;中学函数课程与教学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灵芝;后现代课程观及其在中国的适切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梁清;我国普通中学课程近代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课程的间离效果与课程改革:基于隐喻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49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4449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4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