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留守、非留守初中生的家庭因素与心理适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5 16:04

  本文关键词:留守、非留守初中生的家庭因素与心理适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心理适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运用同化和顺应的方式对此做出能动、有效的反应,从而使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更加符合环境变化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重新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最终促进个体自身的发展。家庭环境又称“家庭心理环境”、“家庭主观环境”或“家庭心理气氛”。本研究中,家庭环境意指家庭氛围,是家庭的社会和文化特征。“留守儿童”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中留守初中生指的是因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经商、求学或工作等原因而被留守在家,由父母一方、其他监护人或自我看护的初中学生。本研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和以往研究的不足,从家庭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研究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与心理适应的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同时为学校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本研究随机抽取娄底和双峰5所中学的初一至初三年级的16个班,有效被试为907人。运用问卷法对留守、非留守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与心理适应的关系作了调查,旨在考察留守、非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适应特征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的关系。运用多元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1、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在情绪症状、困难总分和影响因子上差异显著。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适应的性别、年级差异显著,城乡差异不显著。非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适应有着显著的性别、年级和城乡差异。 2、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在父亲严惩和过保护上差异显著,母亲教养方式上差异不显著。留守、非留守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和城乡差异。 3、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家庭环境无显著性差异。留守、非留守初中生的家庭环境都有着显著的性别、年级和城乡差异,只是两者差异表现的维度不一样。 4、在整个家庭生态环境中,母亲教养方式对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适应的预测力最强,突出表现在母亲的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两因子上;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对非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适应的预测力最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父亲严惩、母亲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三因子。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因子对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心理适应的预测力最强。
【关键词】:留守初中生 非留守初中生 心理适应 父母教养方式 家庭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30
  • 1.1 选题背景11
  • 1.2 选题意义11-12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12-28
  • 1.3.1 有关初中生心理适应的研究12-21
  • 1.3.1.1 心理适应的界定12-13
  • 1.3.1.2 心理适应的指标13-14
  • 1.3.1.3 心理适应的测量工具14-16
  • 1.3.1.4 有关初中生心理适应的研究进展16-21
  • 1.3.2 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心理适应的研究21-25
  • 1.3.2.1 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心理适应的直接研究成果22-23
  • 1.3.2.2 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成果23-25
  • 1.3.3 家庭环境与初中生心理适应的研究25-28
  • 1.3.3.1 有关家庭环境与初中生心理适应的直接研究成果25-26
  • 1.3.3.2 有关家庭环境与初中生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成果26-28
  • 1.4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28-30
  •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30-32
  • 2.1 拟研究的问题30-31
  • 2.2 研究假设31-32
  • 第三章 研究方法32-34
  • 3.1 被试32
  • 3.2 研究工具32-33
  • 3.3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33-34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34-48
  • 4.1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心理适应的特征分析34-36
  • 4.1.1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心理适应的总体特征分析34
  • 4.1.2 留守初中生心理适应的特征分析34-35
  • 4.1.3 非留守初中生心理适应的特征分析35-36
  • 4.2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分析36-41
  • 4.2.1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的总体特征分析36-37
  • 4.2.2 留守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分析37-39
  • 4.2.3 非留守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分析39-41
  • 4.3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家庭环境的特征分析41-45
  • 4.3.1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家庭环境的总体特征分析41-42
  • 4.3.2 留守初中生的家庭环境的特征分析42
  • 4.3.3 非留守初中生的家庭环境的特征分析42-45
  • 4.4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分析45-48
  • 4.4.1 留守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分析45-46
  • 4.4.2 非留守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分析46-48
  • 第五章 讨论48-66
  • 5.1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适应特征48-52
  • 5.1.1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心理适应的总体特征48-49
  • 5.1.2 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适应特征49-50
  • 5.1.3 非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适应特征50-52
  • 5.2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征52-55
  • 5.2.1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总体特征52-53
  • 5.2.2 留守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征53-54
  • 5.2.3 非留守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征54-55
  • 5.3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家庭环境特征55-58
  • 5.3.1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家庭环境的总体特征55-56
  • 5.3.2 留守初中生的家庭环境特征56-57
  • 5.3.3 非留守初中生的家庭环境特征57-58
  • 5.4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与心理适应的关系58-60
  • 5.4.1 留守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与心理适应的关系58-59
  • 5.4.2 非留守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与心理适应的关系59-60
  • 5.5 教育启示60-65
  • 5.5.1 关于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心理适应的教育启示61-62
  • 5.5.2 关于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的教育启示62-63
  • 5.5.3 关于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与心理适应的教育启示63-65
  • 5.6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65-66
  • 第六章 结论66-67
  • 6.1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适应特征66
  • 6.2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特征66
  • 6.3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与心理适应 的关系66-67
  • 参考文献67-74
  • 致谢74-76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76-77
  • 附录B 调查问卷77-7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晓燕;;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密建芳;外地生与本地生学习差异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田维;移情训练对留守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徐晓伟;初中生社会支持、自我同一性和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黄宝菊;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学校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留守、非留守初中生的家庭因素与心理适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28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4528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7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