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教育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东乡族教育研究综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过对20年来东乡族教育研究文献的分析,本文认为东乡族教育研究的内容涉及女童教育、课程与教学、学生心理、学生生理、成人教育等五个方面。初步形成了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格局。研究方法呈现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融合。
【作者单位】: 陇东学院教育学院
【关键词】: 东乡族 教育研究
【分类号】:G527
【正文快照】: 东乡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全民信仰伊斯兰教。这里山大沟深、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植被稀少、生态脆弱,是国务院和甘肃省确定的重点扶贫县。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认真反思东乡族的教育问题,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东乡族教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明钢,李柰,邢强;汉、藏、东乡族中学生智力观的跨文化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2期
2 万明钢;汉、藏、东乡族9—12岁儿童汉语被动句理解水平的跨文化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1991年04期
3 赵鸣九,童长江,万明钢;汉、藏、回、东乡族9—15岁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1988年03期
4 张晓静,胡卓生;甘肃省东乡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沈蕙;;东乡族农村小学女童教育渗透职业教育的设想[J];基础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6 张利洁;王希隆;;山区东乡族小学生辍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以东乡族自治县北岭乡为例[J];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7 何晓雷,王嘉毅;东乡族女童学习困难及其失辍学——语言因素影响的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8 张德生;东乡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及发育特征[J];体育科学;2004年04期
9 钟全宏,张学忠;甘肃省东乡族和保安族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文化背景研究[J];体育科学;2004年02期
10 李定仁,董仁忠;东乡族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查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达;易连云;;“校际课程”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课程资源开发新取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邢强;不同社区文化与双语教学模式影响下藏族儿童的智力状况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张燕,魏萍,杨福新;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跨文化研究综述[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曾凡敏;;藏族中学生应付方式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5 刘曼元,陆春萍;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的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梁学成;陈实;袁西玲;;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式旅游教学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5年S1期
7 张利洁;王希隆;;山区东乡族小学生辍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以东乡族自治县北岭乡为例[J];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8 马存芳;高海拔地区藏、回、汉族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跨文化研究[J];青年研究;2004年03期
9 何晓雷,王嘉毅;东乡族女童学习困难及其失辍学——语言因素影响的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10 李定仁,董仁忠;东乡族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查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牧华;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向度[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邓艳红;以新基础教育引领西部农村的和谐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沈小碚;傣族地区基础教育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4 孟小军;断裂与链接[D];西南大学;2006年
5 岳天明;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7 赵兴民;交融中的促新[D];西南大学;2007年
8 李艳红;东乡族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仁忠;东乡族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彭文波;汉族、撒拉族初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传珍;中小学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4 兰雷;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昕亮;1997-2002:我国少数民族心理研究的文献计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宋萑;学校升旗仪式的人种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宝乐日;内蒙古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8 曾碧锋;云南文山多民族杂居地区跨文化教育课程资源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昭玲;信息技术应用于中专“半导体物理”课堂教学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彭凤琴;对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叙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松本真澄,鲁忠慧;中国西北伊斯兰女子教育——以临夏中阿女学和韦州中阿女学为例[J];回族研究;2003年04期
2 万明钢;“积极差别待遇”与“教育优先区”的理论构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途径探索[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3 王嘉毅,许洁英;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双语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4 何晓雷,王嘉毅;东乡族女童学习困难及其失辍学——语言因素影响的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5 马天龙;东乡族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及其思考[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李定仁,付安权;东乡族小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调查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王鉴;我国民族教育课程改革及其政策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李定仁,董仁忠;东乡族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查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王鉴;我国少数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钟全宏,张天恭,袁音;民族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教育研究》2011·7A要目[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0期
2 颜雯;;浅析博物馆网络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8期
3 ;《江苏教育研究》2011·6B要目[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18期
4 刘旭东;吴原;;教育研究的传统与科学化[J];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5 ;校长语出惊人:教育就是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J];旅游时代;2011年07期
6 申卫革;;教育学知识的实践理性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1年07期
7 李先智;;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特点与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4期
8 ;《江苏教育研究》2011·6A要目[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18期
9 ;《江苏教育研究》2011·8B要目[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4期
10 孙宝春;;回归村庄[J];基础教育;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情;;学校“再生产理论”本土化的几个问题[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邓友超;;庄泽宣及其《教育概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郭红霞;;“质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何志均;;民办教育是教育经济学应特别关注的领域[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王伦信;;论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在近代中国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傅维利;;教育研究原创性探析[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7 杨善发;;试论夸美纽斯的教育研究法——类比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五中心理教育课题组;;教育行动研究:由被动科研走向自主科研——南京五中心理教育研究的转向[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丁榕;;建立中学生心理素质档案的实践探索[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于洪卿;;西方教育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探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张亚平;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庆祝建院20周年[N];海南日报;2009年
2 李广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研究繁荣背后的四大精神失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茂;把教育研究放在显微镜下[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尚志鹏;市老区教育研究会确定今年支教重点[N];三峡日报;2008年
5 王喜旺;谈教育研究中的四“通”[N];光明日报;2002年
6 王兆t
本文编号:453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4531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