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论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的新阶段

发布时间:2017-06-19 13:10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的新阶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与教育发展密切相关,而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变则与比较教育发展相一致。因此,积极吸收国际教育改革成果,转变那种单一移植和单纯介绍外国教育的传统比较教育学科概念,创建以理性借鉴为主导的比较教育研究分析框架,从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上来把握当代教育改革,是比较教育学科走出发展危机的关键,也是中国现代教育所必需的。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比较教育学 教育学科 中国比较教育学
【分类号】:G40-059.3
【正文快照】: 自鸦片战争后,封闭自守的中国封建社会遭受到西方工业化的猛烈冲击,历经了100多年来的各种激烈对抗和惨烈鏖战。回眸中国走向现代这一崎岖、曲折的历程,我们会看到,中国教育能否开放发展、积极吸收国际教育经验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大基础。100多年来,中国教育从封闭保守的科举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春梅;蔡茂华;谯利平;;中美教育投资来源比较及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赵文波;管见: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教育机会均等[J];高等农业教育;2000年04期

3 史万兵,张丽华;试论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教育公平[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2期

4 吴爱月;;侗族传统教育与文化传承[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冯增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2期

6 刘宇文;论社会本位思潮对教育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7 王学风;论多元文化与学校德育的互动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何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取向[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严奇岩;;“三条腿”研究方法与教育史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张俊,陶美重;人力资本理论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浅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孔凡士;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立鹏;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吴黛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陶红;教育价值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振君;当代国外农村教育理论的国际比较与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田丽娟;中印教育投资问题的国际比较与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苏超时;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杨志亭;体育在人的早期社会化过程中作用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魏晓文;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6 伍香平;论体验及其价值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邓光平;重庆高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受教育机会问题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涛;数字地球技术支持下的地理教学模式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薛源;语文教育的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宝乐日;内蒙古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运林;;论“信息化教育”学科——三论“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2 王健;;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中的立场与视野[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7期

3 黄宇琛;陈立;;教师知识的构成与优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4 潘海燕;;关于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策略的若干思考[J];教育导刊;2011年08期

5 刘占彦;孙玉;;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必要性[J];大家;2011年15期

6 陈小民;;教育学原理对教育技术学的启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7 阳荣威;唐琼;;试论中国教育学的作为——基于中美教育学发展境遇的比较与启示[J];教育科学;2011年03期

8 杨小微;;在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危机”中寻找“转机”[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7期

9 于书娟;;网络环境下教育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贺永平;郭平;;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关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玉华;;试论人文学科领域中的教育学尺度[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4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5 周谷平;;教育史学科建设刍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陈桂生;;“教育史学”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齐梅;;论教育理论的性质和研究方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8 韩震;;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特色教育科学的探索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严奇岩;;王国维与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李福春;;外国教育史学科在中国的演进与整体性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群 书评人;学科·思想·学术[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2 李彬彬;浅谈农村中小学现代信息技术教育[N];团结报;2006年

3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杨天平;呼唤建立现代教师教育学科[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李学农;教师教育制度最应改革哪些方面[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瞿葆奎 郑金洲 程亮;二十世纪中国人的教育探索和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叶澜;共同应对这个变革的时代[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小蔓;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河北省唐山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 杨振秀;教师教育改革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刘微;教师专业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武穴市李顶武小学 杜一林 解学文;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容忽视[N];黄冈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庞庆举;教育学的人性假设与理论构建的关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李福春;美国教育学演进史(1832-195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唐诚江;理论转向与建制嬗变:1949—1956年间的教育学[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2 任珂;论教育学的人文意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郭爱丽;美国20世纪50—70年代教师教育改革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林美香;我国教育话语批判与建构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彭娟;整合视野中的教育研究与思维方式的变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映红;四年级数学成就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AT)的初步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惠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夏青;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人文主义取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永勤;论校长课程领导的理念与策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的新阶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2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462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b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