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适应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适应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了解高中生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高中生适应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教师期望量表》(TEQ)、《教养方式量表》(EMBU)、《社会支持量表》(SSQ)以及《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AQ)中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对340名高中生进行测定。结果1高中生学习适应得分明显低于生活适应和人际适应得分;2父母教养方式(除专制外)、教师期望、社会支持与高中生学习适应存在显著的相关;父母教养中的权威和放任与高中生生活适应存在显著的相关;教师态度和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与人际适应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教师行为、支持利用度、父母权威可以作为高中生学习适应的预测变量,预测力为17%;父母权威可以作为生活适应的一个预测变量,预测力为1%;支持利用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可以作为人际适应的预测变量,预测力为15%。结论高中生学习适应的得分较低,且不同适应类型的相关因素有所不同。
【作者单位】: 中国.云南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高中生适应 父母教养方式 教师期望 社会支持
【基金】:2006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研究》(主持人:张大均;批准号:06XSH012)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适应是指个体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以保持与环境协调一致的一种心理品质。对高中生而言,高中生适应可以视为高中生根据环境(学习、生活、人际环境等)变化做出调整,以保持与环境协调一致的一种心理品质。高中生适应主要包括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和人际适应三方面的内容。同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慧君,吴伟平;寄宿制民办学校高一新生适应不良行为的调查分析[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2 李文道,邹泓,赵霞;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3 聂衍刚,郑雪,张卫;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4 冯正直,张大均;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研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海燕;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与自我价值感及成就目标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长好,邹泓;依恋研究述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许有云;儿童心理理论与儿童道德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林晶晶;;幼儿性心理与行为的发展及其教育方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5 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6 辛世敏,郝春东;儿童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综述[J];北方论丛;2003年05期
7 赵雷;;组织行为学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1期
8 邹泓;余益兵;周晖;刘艳;;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J];滨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10 王建新,刘兰花,褚会英;不同类型家庭中学生行为问题状况调查[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速;;华侨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及其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禄小平;;对幼儿有效道德认识建构的思考[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3 方芳;;区域活动中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杨丽珠;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刘桂香;;新课程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六珍;企业女性经理人性别角色认同和领导效能感之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坤;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概念模型、测评方法和教育干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邓红;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4 沈悦;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柳;沙岗村儿童抚育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王俊山;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丽;中小学生自我调节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冯夏婷;关于3-7岁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状况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原雪雯;4~6岁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丹;3~5岁幼儿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逊;盲校中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学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刘晶;七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牡娟;大学生和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妮;9-11岁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发展及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白新荣;不同性质情绪对大学生心理理论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韩健萍;博客式家长园地在家园共育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盛华;自我概念及其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朱贤;期望技能[J];佛山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3 杨丽萍;社会化过程中预言的自我实现[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4 王蕾;教师期望效应最优化的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4期
5 田澜,肖方明,陶文萍;关于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6 苏华;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对考试焦虑的分析与对策[J];南京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7 张承芬,张金宝;关于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分析[J];山东教育科研;2000年Z1期
8 陈淑萍;高一新生学校适应不良的表现与调适[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9期
9 孟四清;当代中学生适应不良行为的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敬群,刘光华;初三学生焦虑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0年06期
2 周喜华,符明秋,于志涛,李小军;孤独与父母教养方式、体育参与的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4年02期
3 王中会,刘俊香;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4 王丽;李建明;李丽娜;;监狱犯人早年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5期
5 黄树香;班兰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席伟光;安敏;;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董训兰;326例青少年情绪归因与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调查与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3年07期
8 易高峰;易连云;;农村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焦虑水平的相关研究[J];教育探索;2005年12期
9 刘文;夏明珠;;3~5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1期
10 鄢呈s
本文编号:480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480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