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7-07-05 07:03

  本文关键词: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辅修


【摘要】:为了继承和发扬原有教师教育的办学经验,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004年邵阳学院开始实施教师教育"专业+辅修"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专业+辅修"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总结了实施过程。
【作者单位】: 邵阳学院教务处;
【关键词】教师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辅修
【基金】: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教师专业化进程中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05]280)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教师专业化进程中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05A063) 湖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研究与实践”(XJK06BGD010)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教师教育“专业+辅修”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综合化发展进程中教师教育逐渐弱化,培养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意识不强,学科基础薄弱,中小学教学工作适应能力较差的现实,为了夯实师范生学科专业基础,提高师范生教师专业水平,增强师范生就业竞争力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楼世洲;试论师范教育的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2 陈时见;教师教育发展与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志;;关于教师教育开放式办学的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曹弋;;专科师范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2期

3 龙鹏;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与师专生就业[J];保山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4 柳建启;;职业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之反思与建议——兼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王世伟;近年来教育类课程研究成果述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6 曾宝成;王昌善;李崇爱;;主辅修制: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选择[J];高教探索;2008年03期

7 杨艳玲;;日本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8 赵英;;协同创新:教师教育改革有效推进的必然路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乔孟涛;王坤;刘海虹;;师范类专业学生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10 张艳杰;赵伟;;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中人文精神的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晓东;对我国高师体育院系综合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2 李江林;高师理科专业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杜静;英国教师在职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文;探究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对毕业生就业的推动作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楠楠;职前教育中英语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现状的调查[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许晓旭;日本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志;论科学与人文在高师教育平台上的现代整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何明;中等师范教育向何处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段艳霞;综合性高校办理教师教育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7 周莉;教师作为研究者:现状及对策[D];苏州大学;2002年

8 江丽云;日本近现代教师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沈毅;云南高师院校综合化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俞爱宗;朝鲜族教师教育体制改革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顾明远;师范院校的出路何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2 马立;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深化改革 开拓前进[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文;;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有效衔接的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年06期

2 王世枚;;民族院校教师教育在转型中的发展策略[J];民族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3 陈涛平,宋延杰,蔺景龙,赵俊平;本科生辅修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石油教育;2003年06期

4 鲍海涛;试论体育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兼论辅修专业方向设置的利弊得失[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5 程岩;谈地理专业增加辅修专业后的课程设置[J];丹东师专学报;1995年01期

6 周海燕;柳子明;陈庆廉;徐培华;金旭东;;麻醉学辅修专业的建立与教学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1997年01期

7 高四霞;英语辅修专业口语课的指导体会[J];化工高等教育;2000年02期

8 何桂云,,徐晏;试论主辅修制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1996年11期

9 李琼生;推行主辅修制,培养复合型人才——谈我校辅修制的实践与认识[J];工业工程;1997年02期

10 涂艳国,田友谊;高中毕业生报考教师教育专业意愿调查报告[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3 王勇韬;;牡丹江林区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李晴;;地理科学(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于家峰;王吉华;;应用物理学(生物物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A];第十七届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玉明;邵秀英;;关于地方高师院校地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胡维华;吕金海;戚明钧;;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8 丁锦红;;加强课程建设 拓展心理学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张华;刘道平;季金瑛;;国内外能源动力类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比较[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莫林虎;王晓乐;;我国高校财经新闻教育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央财大财经新闻专业为例[A];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罗霞;云师大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N];云南日报;2002年

2 记者 陈云芬;云师大与6高校签订双学位教育合作协议[N];云南日报;2008年

3 蔡芳;三大创新与中小学教育息息相关[N];北京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苏婷;培养社会“抢手”的师范生[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蒋建华;跨越式发展:一个中心、两个基点[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晓颂 韦国华;高校结盟发展“教学共同体”[N];光明日报;2001年

7 符德新;千帆竞渡看“非师”[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肖婧邋实习生 明鹏;高校“贤才”亮出就业“秘籍”[N];经济参考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宋晓梦  通讯员 周襄南;理性对待大学生转系[N];光明日报;2003年

10 记者 秦晖 通讯员 赖红英;大学城各高校学分可互认[N];广州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龙艳;E大学辅修专业实践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卫国;地方转型师专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择业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赵春兰;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吴婷英;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的现状调查与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晓燕;我国教师教育大学化的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聂根香;地方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20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20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6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