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农村教育的思考——农村教育三问

发布时间:2017-07-05 11:07

  本文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农村教育的思考——农村教育三问


  更多相关文章: 和谐社会 农村教育发展 思考 留守儿童 社会过程 教育公平问题 农村女性 农村社会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 教育问题


【摘要】:教育公平问题正凸显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并将严重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农村教育公平的空间需要在制度政策、投入经费等方面进一步地拓展;"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对整个农村教育和农村社会的发展都将造成深远的消极影响;农村女性受教育过程中嵌入了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无论是在教育资源还是在教育机会上,女性均处于辅助性的从属地位,造成女性在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方面相对劣势。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农村教育担负着重要使命,也面临着种种挑战与机遇。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和谐社会 农村教育发展 思考 留守儿童 社会过程 教育公平问题 农村女性 农村社会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 教育问题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p1)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的59.47%。因此,农村人口素质与文化环境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与否。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什么?从理论上说,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庞文;关爱农村"留守孩"[J];社会;2004年12期

2 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敖德玉;黄雪梅;周相勇;;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的影响——对农民外出打工现象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2 别敦荣,朱晓刚;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道路上的公平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3 张林山;;城镇化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周文莲;周群英;;就业性别歧视的文化机制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丁宪浩;;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J];财经科学;2006年10期

6 周群英;周文莲;;就业性别歧视的文化机制分析[J];长江论坛;2006年03期

7 娄伟;农村人才的激励途径及其创新[J];成人教育;2005年02期

8 高庆蓬;曲正伟;;义务教育实施中教育政策决策机制的缺失及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于伟;秦玉友;;农民工教育培训状况及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冯锦章;;论我国远程教育新的历史发展机遇[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艳苹;李玲;;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段宝霞;;农村义务教育应对税费改革的策略[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严霄云;魏钦恭;;从“自在”到“自为”:农民工到新产业工人的维权历程[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翁清雄;;促进基础教育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5 刘永泉;;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岚;中国经济转型中城镇女性劳动供给行为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2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曾以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4 詹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中国农民工问题[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5 唐振平;当代中国大学自治管理体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丁仁船;转型时期中国城镇劳动供给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树坤;社会冲突与法律控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熊彩云;农民工定居转移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9 杨玉华;国际贸易的就业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黄水木;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城乡协调发展模式与调控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秀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夫妻平等地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庄渝霞;当代中国女性从属地位的根源和出路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马振华;发展本科和研究生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刘改凤;增加中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探讨[D];河北大学;2004年

5 王伶俐;加入WTO对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6 王江清;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导向的湖南职业教育发展策略[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7 李国杰;地方性升格院校问题探讨[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黄毅;三峡库区移民迁校后学校存在的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蔡敬;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就业问题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10 邹林斌;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祖云;社会转型与社会流动:从理论到现实的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2 牛征;中国职业教育投资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8期

3 余小波;当前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探析——对某所高校2000级学生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2期

4 周佳;遏制贫困: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对策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清除“左”的思想 发展农村教育[J];安徽教育;1981年05期

2 范忠俊;;报酬不落实 教师难安心[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4年10期

3 肖垠;刘辉汉;;现行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5年02期

4 ;全国优秀教师、尊师重教演讲团来宁演讲[J];宁夏教育;1986年11期

5 倪振良;张红菊;;她终于回到了教学岗位[J];人民教育;1986年09期

6 高瑞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J];安徽教育;1987年12期

7 李超然;适应农村经济发展 改革农村教育[J];教育与经济;1987年04期

8 赵卫;;英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J];外国教育研究;1987年03期

9 杨建犹;;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农村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1987年06期

10 文黎明;省教委和上饶行暑联合召开弋阳县农村教育改革实验研讨会[J];江西教育;198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甄宗旭;;从科学发展观层面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取向[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2 翁清雄;;促进基础教育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3 陈乃新;;经济法、法律体系转型与和谐社会构建——达尔文进化论原理的法学思考[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黄欣;;经济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大旗;邱潮斌;;经济法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长健;;论和谐社会与经济法理念的平衡协调——以利益为分析起点[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蔺翠牌;;经济法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法[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德敏;;经济法理念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符启林;;论贫富差距的法律调整[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徐士英;;竞争文化与和谐社会——论中国反垄断法立法的社会基础[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苗家生;改革农村教育 培养新型农民[N];光明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李播;布局大调整[N];黑龙江日报;2000年

3 记者 苗家生;认真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难题[N];光明日报;2001年

4 苏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强化财政支持力度 突破农村教育发展瓶颈[N];经济参考报;2001年

5 曹向群 梁外民;湖南永兴拓宽农村教育投入渠道[N];人民日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吕扬;农村基础教育将迎来又一春[N];陕西日报;2001年

7 骆风;农村教育研究新突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8 苏明;县乡财政困难怎么办[N];中国财经报;2002年

9 记者 肖铮 林菁;“十五”福建教育实施8大工程[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记者 陈帆波;全社会都来关心农村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锐;《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刘晓凯;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中的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4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5 皮钧;民族和谐新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何忠国;以和谐看待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7 孙语圣;民国时期自然灾害救治社会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梅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军;邓小平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白葆莉;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兆勤;和政县农村小学学校发展计划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绍伟;浅论生态安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D];河南大学;2005年

3 李玲;中国环境外交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袁晓芳;社会模式设计与社会协同[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陆玉胜;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煜;论行政抵抗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蓝春娣;论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文玉忠;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以人为本理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程慧;人的发展视角中的社会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艳泓;中产阶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本文编号:521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21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4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