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意识对我国农村教育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小农意识对我国农村教育影响研究
【摘要】: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这里潜藏着巨大的人力资源,但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缓慢,农村教育方向和目标定位还存在一些问题,农民的教育抉择还受到一些落后观念和意识的制约,因此并没有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本文着力于从农村文化、农民意识的角度来看农村教育问题,努力找到农民的传统意识中影响农村教育的因素,剖析其原因,分析了“农民意识——农民素质——农村教育”的联系。阐述了如何提高农民素质,改变农民的意识,更好地发展农村教育,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协调,为农村的全面进步服务。 本文共分三个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小农意识入手,认识当今的农民,认清当今农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在此指导下的行为选择。 第二部分:分析了小农意识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影响,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农民为什么要让孩子读书,为什么不让孩子读书;农民让孩子读什么书,为什么选择普通教育而忽视职业教育;农民、教师对农村教育培养的“人才”的看法,分析了“人才辈出,江山依旧”的矛盾。 第三部分:改造小农意识,发展农村教育。要改造农民的意识,必须提高农民的素质,就要发展农村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这其中涉及到政府、社区、农民自身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最终目标是实现农民意识的觉醒,成为现代的新型农民。
【关键词】:农民 小农意识 农村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5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10
- 一、问题的提出7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7-8
- 三、研究方法8-10
- 一、小农意识存在的根源及表现10-16
- (一)小农意识存在的根源10-13
- (二)小农意识的表现13-16
- 二、小农意识对农村教育的影响16-26
- (一)“读”与“不读”——受狭隘功利观的左右17-20
- (二)“普教”与“职教”——受“单一的思维方式”的束缚20-23
- (三)“出去谋生”与“回来发展”——受宗族观念的制约23-26
- 三、改造小农意识,发展农村教育26-35
- (一)宏观上,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26-27
- (二)微观上,培养农民的现代化特质,实现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27-30
- (三)发挥学校在农村文化重建中的作用,实现农民群体行为的改变30-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8
- 附录38-44
- 后记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淑艳;陈维民;王艳华;高秀江;成方哲;;高等教育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根本[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2 张小发;;提升农民素质与实现农村稳定[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徐英;;贵阳市农民培训状况调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4 曾珊珊;;神州春风[J];湖北招生考试;2010年08期
5 ;发展成人教育 提高农民素质 加速浦东城市化进程[J];上海成人教育;1996年12期
6 本刊县域经济观察员;;新型农民培训三地探索做法比较[J];领导决策信息;2011年16期
7 赵密霞;高峰;郑洁;;新型农民培育问题研究[J];农业考古;2011年03期
8 寿建杨;;让社区教育为农民市民化引航[J];新农村;2011年06期
9 汤禹华;方晓莉;;浙江桐庐“三农”问题实证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年06期
10 朱泽欣;;对临澧县农民教育培训的调查与思考[J];湖湘三农论坛;2009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百年;林来宏;;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思考[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2 孙玲;;提高农民素质 加快新农村建设——对仙桥乡的调查与思考[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宋婷;;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大力提高农民素质[A];探索·创新·发展——聊城市“加快建设强市名城 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文集[C];2007年
4 陈建林;;农业产业化与农民问题的对策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张建武;;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提高农民素质[A];建设现代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农业”征文选[C];2007年
6 董宜来;常莉;吴兴杰;;从平阴县看农技推广与现代农业[A];建设现代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农业”征文选[C];2007年
7 张兴校;马翡玉;;论农民素质与新型农民的培养[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8 杨德健;刘建军;;提高农民素质的实践与思考[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9 宋立英;吴利生;贺义敏;;营造宽松环境 促进农民增收[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耿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A];建设现代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农业”征文选[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海波 魏书胜;着力破除小农意识的束缚[N];吉林日报;2002年
2 本报评论员;小农意识必须丢[N];德州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张婷;职业化培训提高农民素质[N];新疆日报(汉);2011年
4 赵平海 游伟强;永年杜刘固村建农民素质学校[N];河北日报;2006年
5 赵勇军;阳光雨露遍洒黔中[N];贵州日报;2007年
6 记者 邓明 通讯员 陈翠云 白培生;桂东提高农民素质强村富民[N];湖南日报;2006年
7 孟晓琴 李正杰;“文化墙”成为提高柞水农民素质新平台[N];商洛日报;2010年
8 陶信顺;提高农民素质 完善工作机制 大力推进农村平安创建工作[N];鹤岗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刘伟 贾辉;杨光代表: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关键[N];黑龙江日报;2006年
10 洪军 记者 秦永生;科技进村户提升农民素质[N];锦州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光平;经济转型中的人力资本形成与转化[D];浙江大学;2004年
2 吴云勇;中国农民持续增收的路径选择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张鹏飞;中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及防范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嵇景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5 王理;制度转型与传统平原农业区工业化路径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6 陶佩君;社会化小农户的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彭希林;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8 周占杰;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霍生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民的培育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10 赵西华;新型农民创业培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举;小农意识对我国农村教育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童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张琛;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侯雪锐;现代农业中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徐桂霞;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雪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民综合素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7 邰舒宏;提高吉林省农民素质的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8 梁修才;我国农民素质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任大廷;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10 邵志国;农民素质变化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对策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24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24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