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探查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应对方式之间的差别。方法采用应对方式对来自湖南省十所全日制高校的1 206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应对方式的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维度的学校类型主效应显著,一本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多于其他类型高校的大学生,消极应对方式少于其他高校类型的大学生;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求助和幻想维度的性别主效应显著,女生的求助与幻想行为均多于男生;大学生应对方式在自责、退避、合理化、幻想维度年级主效应显著,低年级大学生较高年级大学生较少地采用这些消极应对方式。结论高校类型、性别与年级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均产生影响。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师范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关键词】: 适应 心理学 精神卫生 大学生
【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XJK06BDY009)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09) 湖南农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06QN33)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应对方式(coping style)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又可称为应对策略或应对机制[1]。它介于应激源与人的身心健康之间,适宜的应对能够缓解和调节应激情景对个体的压力,对维护身心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平;彭豪祥;;710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杨怀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年03期
3 王振宏;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3期
4 陈启山,温忠麟;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2期
5 黄希庭,余华,郑涌,杨家忠,王卫红;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6 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7 梁宝勇,郭倩玉,郭良才,杜桂芝,刘畅;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Ⅱ-应付方式的评定、分类与估价[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年04期
8 卢秀琼;高中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9 王渭玲 ,汪勇;276名医科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与心理健康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02期
10 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博;王道阳;;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任怡;;省重点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5期
3 魏晓波;;东乡族中学生个性、自我及适应的发展特点及其关系[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张海芹;师范院校特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白秀杰;;改制后的师范专科学校教师心理压力及调适[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袁枫;;青年人压力管理之探析[J];北方经济;2006年18期
7 李红;;组织压力视野下自我效能信念的启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刘维良;教师的应付方式与社会支持[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周海霞;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的发展特点及研究展望[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10 张力为;信度的正用与误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及自我效能感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2 刘丽;;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3 杜天骄;;医学生就业压力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4 杜天骄;;医学生就业压力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5 刘山云;佘廉;;基于ISM和FTA方法的水污染公共安全事件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晓苗;刘丹;高文斌;;北京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关系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华侨大学90后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8 顾鸿;;海员应付方式特点的研究[A];江苏航海2010年第4期(总第85期)[C];2010年
9 曹煜波;张凯;;不同体育锻炼程度、锻炼类型对中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邱远;刘柏青;;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内在关系的初步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天印;基于系统模拟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洪波;矿难后矿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尹可丽;中国成人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马业康;新疆农牧区13-15岁哈萨克族中学生体质下降干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慧馨;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6 刘玉新;高中理科资优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田宝;高中生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模式和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畅;监狱警察应对方式问卷的编制及对其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孙经;毒品依赖者童年期虐待及相关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4 王燕;农村中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邹晶;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压力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周志娟;初中生感戴、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牡娟;大学生和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熊良斌;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曜;社会支持对自考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方娟;中学生自立人格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谢琴;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校别、性别及焦虑水平差异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王德强;高等职业学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4 杨素华,罗金凤,唐本钰;高职特困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5 刘萍,王振宏;国外自我概念研究中的理论模型建构述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6 刘春燕,李文权;师范大学生204名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1期
7 骆伯巍;女性高焦虑倾向原因初探[J];心理科学;1997年04期
8 张卫东,黄伟清,叶斌;应对的多测评维度的鉴别分析[J];心理科学;1998年01期
9 刘明;高中学生自尊水平与学业、人际成败归因方式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3期
10 钱铭怡,肖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民;翟景峰;;大学生人格特征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02期
2 鹿艳存;;高职校新生心理适应力水平比较[J];中国校医;2006年04期
3 王玉洁,张秀梅,常青;大学生心理问题诱因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24期
4 张玉娟,杨福收,刘素芳,薛殿凯;中学生高考前心理状态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04期
5 李桂林;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08期
6 柳海;李秀;;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4期
7 仲稳山;;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与成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2期
8 杜鹃;;气质差异与英语学习方法的选择[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01期
9 ;海斯曼心理CT[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0期
10 林锺敏;;心理学教研组热烈讨论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虢周科;薛红;;中医院各科住院患者邀请心理卫生专科会诊5年回顾性分析[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吴晓冬;;对心理学的决定论基础的思考[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和勤;;老年抑郁症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谢立平;彭运石;;心理学理论解释框架的解构与重建——麦德森心理学元理论思想初探[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玲;孙舒楠;;心雨润百草 十年苦耕耘[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油石化分会成立暨第四届石油石化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介绍两本俄罗斯的新书[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田剑铃;;反射学与心理学[A];2006反射学全国研讨会会议交流文集[C];2006年
8 吴琳;杨慧慧;;心理知觉与旅游决策研究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峗;王伟;佐斌;;大学生对心理学态度的调查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韶刚;;心理学在多元、多样、多变的当代社会中的道德使命[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项铮;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引人注目[N];科技日报;2005年
2 记者 孟歌 王永群;精神卫生建设不容小视[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3 记者 高原;研究发现:父亲酗酒会“传染”给孩子[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记者 乌云斯琴;全面部署首都精神卫生发展战略刻不容缓[N];人民政协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王娇萍 本报通讯员 宋尹;精神卫生事业遭遇发展“瓶颈”[N];工人日报;2004年
6 记者 黄政邋通讯员 李勇波;泰国精神卫生专家访问我市[N];桂林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宋泽锦 通讯员 刘永红;精神卫生危机不可小视[N];湘声报;2010年
8 记者 谢靓;民革北京市委呼吁健全精神卫生防控体系[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记者 魏峗 贾岩;精神卫生建设借鉴“上海经验”[N];医药经济报;2011年
10 李宗木;走进精神卫生新世纪[N];安庆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莉萍;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思想与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坤;我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经济运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周宁;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吉林大学;2004年
4 李忠;商会与中国近代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5 刘春花;外来种喜旱莲子草的入侵生态学[D];武汉大学;2005年
6 苏波;晕船适应大鼠脑干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筛选及鉴定[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7 徐慈华;选择与适应[D];浙江大学;2007年
8 汪黎明;不同时间间隔重复离心运动后肌肉损伤与适应特点及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9 刘晓根;党在中国公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姜健;多移动机器人协作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树杰;成人社会性发展与成人教育创新[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2 韩霞;中学语文导课艺术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宋华伟;瑞恰兹的《实用批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沈鲲;李煜及其词创作的心理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居慧年;摄影构图的心理学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孙静;女性摄影家的视觉纬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云燕;赏识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左代琼;赏识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西南大学;2009年
9 王琦;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与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及从心神论治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学院;2009年
10 朱建廷;《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精神分析”阐释[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本文编号:596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96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