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新课程改革下地理尝试教学法的探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14:16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下地理尝试教学法的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课程改革 尝试教学 地理尝试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


【摘要】: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实我国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为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这样一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力求通过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终身会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地理尝试教学法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地理尝试教学法来源于教育学家邱学华教授于1980年创立的尝试教学法,1993年由笔者的导师杨新教授倡议,将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精神移植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并进行了教学实验,形成了地理尝试教学这样一种通过师生“先试后导”的互动作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一种独特教学模式。 笔者的论文主要以自己在三年研究生生活期间对地理尝试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研究以及进行的地理尝试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同时借鉴国内外关于尝试教学的理论、地理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研究成果撰写而成。本研究大致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高中地理课程所处学科地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改下师生发生的改变以及新课改下地理教科书的特点几个方面论述了地理尝试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部分对尝试教学法和地理尝试教学法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三部分是实践应用部分,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通过对尝试教学法和地理尝试教学法进行分析、研究和借鉴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了实施地理尝试教学的基本程序,并用教学案例展示了如何进行尝试教学。第四部分对地理尝试教学实验的初步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比较,进一步证明了地理尝试教学法在高中地理中的实施是切实可行的,同时总结整理了笔者在进行地理尝试教学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办法,以促进地理尝试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尝试教学 地理尝试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33.5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尝试教学法的概述11-15
  • 1.1.1 尝试教学法的历史渊源11-12
  • 1.1.2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理念12-15
  • 1.2 地理尝试教学法概述15-17
  • 1.2.1 地理尝试教学评价15
  • 1.2.2 地理尝试教学原则15-16
  • 1.2.3 地理尝试教学模式体系16-17
  • 1.3 相关理论研究17-20
  • 1.3.1 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与尝试教学法17-18
  • 1.3.2 珀杜模式与尝试教学法18-20
  • 第二章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20-29
  • 2.1 选题的背景20-25
  • 2.1.1 基于高中地理课程所处学科地位的考虑20-21
  • 2.1.2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21-23
  • 2.1.3 新课改下地理教科书特点23-24
  • 2.1.4 新课改下师生发生的改变24-25
  • 2.2 选题的意义25-29
  • 2.2.1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25-26
  • 2.2.2 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26-27
  • 2.2.3 有利于创建有序课堂、高效课堂27-29
  • 第三章 高中地理尝试教学实践29-44
  • 3.1 实践背景29
  • 3.2 尝试教学模式设计29-33
  • 3.2.1 奥赛班尝试教学模式设计29-32
  • 3.2.2 普通班尝试教学模式设计32-33
  • 3.3 实践过程33-44
  • 第四章 高中地理尝试教学评价与策略44-69
  • 4.1 高中地理尝试教学策略44-57
  • 4.1.1 争取支持与认同的策略44-46
  • 4.1.2 “优”带“差”策略46-47
  • 4.1.3 小组竞争策略47-50
  • 4.1.4 尝试教学评价策略50-57
  • 4.2 高中地理尝试教学注意的问题57-62
  • 4.2.1 切忌课堂散漫57-58
  • 4.2.2 因材选题58-61
  • 4.2.3 教师指导的及时性61-62
  • 4.3 高中地理尝试教学结果分析62-69
  • 4.3.1 促进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62-64
  • 4.3.2 优化了课堂结构64-65
  • 4.3.3 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65-67
  • 4.3.4 加强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67-69
  • 第五章 结语69-71
  • 参考文献71-73
  • 致谢73-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2 崔允o7;教学目标——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J];人民教育;2004年Z2期



本文编号:630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30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4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