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师生关系畸变

发布时间:2017-08-07 20:41

  本文关键词: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师生关系畸变


  更多相关文章: 学校制度 师生关系 畸变 近代


【摘要】:在从书院到学堂的转型过程中,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导致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繁多而复杂,但中国近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近代学校制度改变了传统社会中学校与社区共同体的密切联系,使学校相对全面地游离于社区共同体之外,从而也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结合与互动方式;另一方面,移植外来模式而建立起来的近代学校,毕竟生长在中国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中,在西化的形式中,容纳了各种不同且常常相互冲突的社会力量、文化因素,从而使近代师生关系呈现出混乱、失序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近代学校的师生关系,不过是变化了的制度形式及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缩影。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学校制度 师生关系 畸变 近代
【分类号】:G456
【正文快照】: 清末以来,以科举制的废除和新式学校制度的建立为显著标志,传统教育迅速向现代教育转型。而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建立起来的新式学校制度,则是“完全改变了数千年来传统规制”,“走上了十足的西化形式”。在这一历史变迁过程中,传统性因素与现代性因素、本土的东西与外来的东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郝锦花;王先明;;从新学教育看近代乡村文化的衰落[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征科;20世纪初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兴起的原因及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李帆;刘师培与北京大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邱国盛;从戊戌维新看近代北京、上海的城市互动[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4 王明伟;科举制改革与晚清士人边缘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5 张军;岑大利;;塑“圣贤”与养“新人”:中国近代文化转型中的人学思想[J];长江论坛;2006年05期

6 张卫波;王瑞;;民初孔教运动兴衰的历史考察[J];船山学刊;2006年01期

7 施宣岑;漫语档案馆[J];档案学研究;1989年02期

8 杨齐福;科举制度的废除与二十世纪初中国学术文化的转型[J];东方论坛;2003年05期

9 王冬凌;福州船政学堂及其科学教育[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杨建华;与现代化互动:20世纪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主潮[J];东南学术;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臧运祜;;1930年代前半期日本对华南政策的考察[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2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3 罗志田;;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A];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郭双林;;门罗主义与清末国家民族认同[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文芸;变革与局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文勇;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2年

3 王伦信;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陆远权;重庆开埠与四川社会变迁(1891—1911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程勇;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叙述[D];复旦大学;2003年

7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曹全来;国际化与本土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江心力;二十世纪前期的荀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10 鲍嵘;高深学问与国家治理[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连;晚清新式军事教育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钟令彩;齐鲁大学与近代山东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唐仕春;北洋时期在京同乡会馆的请托与受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贾国静;清末民初私塾改良述论[D];四川大学;2002年

5 彭世文;晚清士大夫觉醒与严复天演哲学[D];湖南大学;2002年

6 傅琼;论美国介入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历程及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宋爱忠;当下中国知识型失业透视——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林孝f,

本文编号:636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36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4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