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价值取向的现实诊断与应然追求
本文关键词:教学价值取向的现实诊断与应然追求
【摘要】:教学活动是追寻价值、创造价值、为价值所充溢的生命活动,体现着特定的价值取向。现实教学生活中,教学价值取向存在重视局部价值,忽视整体价值;注重工具价值,轻视目的价值;重视浅层价值,忽视深层价值等方面的误区和偏差。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应在不同取向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避免顾此失彼。从价值取向的主体维度来看,教学活动是"为了我们"的价值活动;而从价值取向的内容维度来讲,它以幸福为终极取向。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教学生活 价值取向 现实诊断 幸福取向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新时期教师教学生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CAA080214)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教学活动是师生生命价值实现的方式,是追寻价值、创造价值、为价值所充溢的生命活动,体现特定的价值取向。教师的每一种具体教学行为的取向或定向,都是各种具体教学价值取向综合作用的结果。叶澜教授曾指出:“从历史来看,每当社会发生重大转型时,人们对教育的批判,往往是从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彬;;论WTO的“自给自足性”——从“自给自足体系”概念出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2 窦晓光;浅析邓小平关于时间的看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李孟国;;海德格尔的“伦理”论题与存在之真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邓晓臻;;海德格尔的“此在”范畴——基于马克思文本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王红;;消费文化时代的媒体伦理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陈海燕;;谢林与海德格尔艺术观念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兵;;传统道德在现实中为什么难以落到实处?[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2 陈庆超;;德性式微论[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三)[C];2007年
3 龙静云;;论道德敬畏[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三)[C];2007年
4 马永庆;;公共文明建设中的荣辱观教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5 陈永慧;;文明秩序助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浅议“排队推动日”活动在社会秩序建设中的作用[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高春花;;发展目的的伦理向度[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方玉;;幸福: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活指向[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蒋九愚;;亚里士多德与孟子德福观之比较[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宏;[D];华东师范大学;年
2 陈敏华;[D];华东师范大学;年
3 孙峰;[D];陕西师范大学;年
4 宋五好;[D];陕西师范大学;年
5 张兴海;[D];东北师范大学;年
6 刘宇;[D];南开大学;年
7 刘自学;[D];南开大学;年
8 张凤莲;[D];南开大学;年
9 孙经国;[D];南开大学;年
10 汪毅霖;[D];东北财经大学;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琰;[D];山东科技大学;年
2 关学锐;[D];哈尔滨师范大学;年
3 许庆玲;[D];哈尔滨师范大学;年
4 岳宛璐;[D];辽宁师范大学;年
5 严艳琳;[D];广西师范学院;年
6 刘笛;[D];华东政法大学;年
7 刘昌顶;[D];哈尔滨工程大学;年
8 郑艳艳;[D];大连理工大学;年
9 刘微;[D];辽宁师范大学;年
10 李哲;[D];辽宁师范大学;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J];教育研究;1994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正忠;;以科学的价值取向引领文艺发展[J];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07期
2 杨超;殷露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价值取向探析[J];职业时空;2011年07期
3 张凤合;;公共政策的价值要义及其存在形态——以当下我国的价格听证会为例[J];人文杂志;2011年04期
4 喻忠恩;林幸福;;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江苏教育;2011年Z3期
5 苏强;;发展性课程观:课程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J];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6 张远方;;改变价值取向,促进教改实践——高中音乐学科新课程实践感悟[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7期
7 任山常;高正见;;网球运动对青年素质的影响探究[J];体育博览;2011年10期
8 张春玲;;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与马克思主义学研究的价值取向[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曹红敏;;浅析传统武术价值的历史演变[J];搏击(武术科学);2011年08期
10 邓小华;;成人教育价值取向的人本追问[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文鸿;;论行政问责制的价值取向与现实选择[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冯跃;祁治国;;网络时代青年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因素分析[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3 徐文辉;王美娟;;江南城镇滨河景观规划建设的价值取向——以义乌佛堂镇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王玉宝;;心灵的废墟:新时期以来小说价值取向的思考——兼论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对话的可能与问题[A];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6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第一章 素质与修养[A];博物馆社会教育[C];2006年
6 刘泱育;;新闻事件“原因分析”的历史检视[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郭敏;;真理、实践、生活——论实践的标准和归宿问题[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8 韦庆文;;专利代理的“位”和“为”[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朱晓刚;;传统文化观念下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陈夫龙;;崇高的消隐与重振——兼论新世纪文学精神的价值取向[A];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6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军;和谐社会中的旅游价值取向与实现[N];中国旅游报;2005年
2 纪根立;追求人本精神 体现社会和谐[N];中国旅游报;2005年
3 黄文夫;竞争、和谐与企业家价值取向[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4 姜华 潘认若 本报特约记者 邢珊瑚;校正价值取向的“坐标”[N];解放军报;2009年
5 记者 何国庆 姚学文;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着眼长远就业创业[N];湖南日报;2009年
6 中国科学院派驻慕尼黑科学院学者 陈晔;理性、客观、独立:德国教育的价值取向[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7 熊建华;让“英模精神”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N];宜春日报;2010年
8 本报驻辽宁记者 毛琦;关注当下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袁伟;结合经济形势 培树价值取向[N];边防警察报;2009年
10 文泽;正确的价值取向是管理的基础[N];铜陵有色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秀梅;当代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现实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徐晓红;我国新闻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及定位探析[D];中南大学;2008年
3 张北坪;新闻舆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有效影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陈忠群;论中国大学精神的危机与重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庞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其价值取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唐明军;当代研究生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7 朱婷;普通美术教育生活化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8 银春;我国娱乐新闻的传媒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黎祥伦;论审美超越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丽萍;关注“成人”: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42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4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