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台湾地区全人教育理念评析

发布时间:2017-08-13 16:06

  本文关键词:台湾地区全人教育理念评析


  更多相关文章: 台湾学者 全人教育 理念 台湾地区 生命教育 人之为人 评析 通识教育 人际关系 教育心理学


【摘要】:针对日益严峻的教育功利化倾向,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地区兴起了一股"全人教育"的理论热潮。本文在分析该理念产生背景的基础上,对台湾学者关于"全人教育"的探讨进行了梳理,同时对其特征加以评析,认为该理念对于塑造"人之为人"的教育观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台湾学者 全人教育 理念 台湾地区 生命教育 人之为人 评析 通识教育 人际关系 教育心理学
【分类号】:G527
【正文快照】: 一、台湾地区全人教育理念产生的背景自光复以来,台湾经济社会经历了以农业为基调逐步走上工业化、商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过程。20世纪40年代,台湾经济尚未开放,社会尚处于相对封闭状态,教育事业也未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60年代开始,台湾逐渐加快发展脚步,向现代化进程迈进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辉,季诚钧;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2 陈向明;;从北大元培计划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3 彭蜀晋;师范院校开设通识性跨学科课程的探讨[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4 黄明东,冯惠敏;通识教育: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5 谷永新;;教育理念及通识教育理念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5年11期

6 刘亚敏;人文学科教育改革探论[J];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04期

7 庞海芍;;通识教育:困境与出路[J];江苏高教;2006年06期

8 孟祥林;通识教育的理论探源、现实问题及我国的发展路径选择[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1期

9 方丽;综合化课程——高等学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切入点[J];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10 刘正浩;提高法学教育质量 培养新型法律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周泉兴;我军院校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康全礼;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彭湃;大学之治:道德领导的思维向度[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王喜旺;学术与教育互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蔡琼;中国民族院校发展中的文化转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小平;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2 余宇;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玉容;《生命与化学》网络课程的设计[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4 谷建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曾德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董旭梅;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课程设置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7 王春春;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探索[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姚兰英;我国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玮;中国高校形象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石美萍;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汝杰;从语言地理学和历史语言学试论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和传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张崇根;南宋已在台湾地区建置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 ;台湾学者谈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中国化[J];社会;1982年01期

4 杨志玖;;《元人传记资料索引》评介[J];蒙古学信息;1983年03期

5 周桂钿;王充传记资料考辨——兼评台湾学者对王充的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1984年05期

6 ;陈鼓应的《庄子》注译在大陆出版[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4年05期

7 周桂钿;王充偶然论试析——同台湾学者罗光、徐复观先生商榷[J];浙江学刊;1984年06期

8 杨奰沂;;江苏省副省长杨奰沂在首届中华民国史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江苏社会科学;1984年07期

9 卢善庆;;台湾海峡两岸学术界研究王国维美学思想述评[J];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03期

10 李伟卿;台湾学者对铜鼓起源的见解——兼述五十年来中国的铜鼓研究工作[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通过的三项决议及致台湾学者函——关于1990年在武夷山举行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的倡仪书[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2 张奇;周永垒;;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的编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郭亨杰;夏云;;大学生的个人现代性、传统性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谭林斐;杨志明;;海峡两岸学校心理辅导比较及启示[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黄锦章;;论两种不同性质的主题及汉语的类型学特点[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6 周诚;;土地增值问题初探[A];'94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7 陈国强;;台湾高山族的婚俗[A];闽台婚俗——“福建婚俗的调查和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8 林曦;;台湾与闽南春节习俗的比较[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9 董志铁;;台湾逻辑学研究五十年[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1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年会会议纪要[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塑造全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陈训忠;保健防癌话菱角[N];江苏经济报;2000年

3 陈训忠;菱角有奇效[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4 文星;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丰硕成果[N];安徽日报;2001年

5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梁小民;走向大众的经济学[N];光明日报;2001年

6 记者 廖翊 向剑帼;“经发会共识”落实寥寥 台湾学者对此表示不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7 记者连锦添;台湾学者批评“一边一国”论[N];人民日报;2002年

8 记者张勇、胡创伟;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已突破两百亿美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记者 赵新兵 王红玉;《华罗庚传》在台北获奖[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10 鲁豫;母亲暴露于多氯化联苯 影响子代的IQ和行为[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西明;张力与限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庹继光;中国当代传播研究中的理论体系建构[D];四川大学;2004年

4 何子伦;台湾地区刑事犯与行政犯分界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孙燕华;当代台湾自然写作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笑秋;英语教学中的全人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2 康琳娜;论行政不作为的救济[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王林辉;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莫爱新;加害给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徐蓓春;个性化小学作文教学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瑞芳;澳门公务人员的人格特质、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廖莉;[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8 姚长飞;物业管理收费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梅新娅;中学化学教学中美育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隋丕宁;论台湾的台湾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68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68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3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