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型教学法及其应用初探
本文关键词:内容型教学法及其应用初探
【摘要】:探讨内容型教学法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主要原则、操作模式及其应用,说明了内容型教学法的科学性及其适用于我国现阶段高等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四川外语学院
【关键词】: 内容型教学法 意义 英语教学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一)什么是内容型教学法(CBI)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与内容整合式教学(the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and content instruction)日益成为语言界和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现象,这种教学方式被称为内容教学法(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内容型教学是通过运用目的语教学科内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春艳;当代国际外语教学法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秀芳,张宁;美国外语教学法发展简评[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2 冯增俊;知识经济与中国基础教育模式转型[J];教育导刊;2001年11期
3 孙为民;外语学习应是“学得”还是“习得”[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年04期
4 张国华;关于交际法适用性的再认识[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04期
5 王松美;论外语教学课堂中信息差任务的原理与设计[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6 王俊菊,修旭东;外语教学法基本概念及其关系的再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5期
7 戴忠信;论外语教学研究中的折衷主义思想[J];教育探索;2002年12期
8 范万军;应正确认识传统教学法——为传统法说几句话[J];外语教学;2000年02期
9 罗立胜,石晓佳;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J];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10 王玉蕊,张玉秀;日本培养“能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艳铭;欧洲语言教学与评估共同纲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子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概念与意义[J];辽宁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2 陈炉山,李尚群;科学创造的课程论意义[J];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06期
3 王海玲,齐广化;论创新教育[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勾风云;关于素质教育的剖析[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鲁定元;教育应关注受教育者个体[J];孝感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王蕾;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方国才;;学习型学校:意义建构与图景勾画——兼论“学习型学校”教育学与管理学的双重价值[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22期
8 于守海;;新形势下德育教学中学生的“学”[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9 何小微;;后现代知识观及其教育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2期
10 许庆红;;现象学对学科教学论的意义[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浩;;闪耀科技之光,跃动人性追求——浅谈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对教学的意义和要求[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方晓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及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肖汉仕;;大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机制的建构[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海宁;阅读的意义[N];光明日报;2001年
2 王长乐 单位:江苏理工大学高教所;教育研究的文化创新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王淑珍;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前瞻性意义[N];云南日报;2000年
4 浙江教育学院 王治文;应体现更完整意义的目标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郑豪杰;“有境界,自成高格”[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周星;现代艺术教育观念发展[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宇;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06年
2 杨秀明;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3 李静;试论青少年的人文思想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国雄;“慎独”德育意义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美荣;杜威教育思想的现象学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黄俊兴;杜威课程理论对新课程改革意义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葛婷;职前教师专业准备状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耀中;校服意义的初步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9 李八一;方法的背后—教育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理解[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谢旭;一位教育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活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61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6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