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与民国时期科学价值观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留学生与民国时期科学价值观的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留学生 科学价值观 五四时期 科学本土化 社会科学化
【摘要】: 本文以“留学生与民国时期科学价值观的发展”为题,以民国时期科学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留学生为主线,纵向从科学价值观的角度,横向以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和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科学本土化探索和社会科学化运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留学生的考察分析,反映代表时代观念与精神面貌的留学生的科学文化思想和他们对中国近代科学发展所体现的科学价值观。 首先,从观念社会史的角度对五四时期留学生对科学的多维透视作了探讨,科学精神得到阐扬科学方法得到重视,五四时期留学生主要形成两种典型的科学价值观:启蒙科学价值观和唯科学主义价值观; 其次,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考察分析了西方科学作为一种异质文化传入中国以后,引起的社会与文化变迁,以及中国留学生精英阶层对外来文化所持的基本态度。他们在科学本土化进程中经历了由知识形态、制度形态到文化形态的科学价值观的变迁。留学生在这一变迁中做了突出贡献:开展科学国语化运动、引领科学翻译活动、促进科学书籍的本土化;建立科学教育体制、科学社团组织、科学研究机构的价值观念。 第三,从科学思想史的社会学角度考察分析在社会科学化中留学生又表现出了重视应用科学的发展以及工业科学化的科学价值观。 最后,通过归纳总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留学生群体推动了民国时期科学文化的发展,体现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价值观体系,而这种特色是由留学生群体的文化双重性决定的。近代中国在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巨大社会功能和价值后,为了引进科学而强国、救国,产生了汹涌澎湃的中国近代留学运动。正是这些近代归国留学生担当起实现中国近代科学体制化的使命,把西方近代科学引进和移植到中国。可以说,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归国留学生的奋斗史。 在当前我国的科学文化发展中更要注重发挥留学生的独特作用,要以积极的态度借鉴民国时期科学价值观的有益之处,更要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吸收现代西方国家科学文化的精髓与内涵,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一个理性客观的科学价值观体系。 本文采用了宏观研究与微观剖析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及比较方法、集体传记研究等研究方法。
【关键词】:留学生 科学价值观 五四时期 科学本土化 社会科学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52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1
- 引言11-13
- 第一章 从启蒙科学价值观到唯科学主义价值观13-30
- 1.1 留学生对科学的多维透视13-22
- 1.1.1 科学的内涵和外延15-17
- 1.1.2 科学精神17-19
- 1.1.3 科学方法19-22
- 1.2 留学生的启蒙科学价值观22-26
- 1.2.1 启蒙科学价值观的形成22-23
- 1.2.2 以科学为“道”的核心思想23-26
- 1.3 留学生的唯科学主义价值观26-30
- 1.3.1 唯科学主义价值观的形成26-28
- 1.3.2 科学方法万能的核心思想28-30
- 第二章 从知识形态、体制形态到文化形态的科学价值观30-66
- 2.1 留学生促进了知识形态的科学价值观的形成31-39
- 2.1.1 开展科学国语化运动32
- 2.1.2 引领科学翻译运动32-36
- 2.1.3 促动科学书籍的本土化36-39
- 2.2 留学生促进了体制形态的科学价值观的建立39-54
- 2.2.1 建立科学教育体制的价值观念39-42
- 2.2.2 建立科学社团组织的价值观念42-47
- 2.2.3 建立科学研究机构的价值观念47-54
- 2.3 留学生促进了文化形态的科学价值观的传播54-66
- 2.3.1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科学价值观55-57
- 2.3.2 科玄论战中的科学价值观57-66
- 第三章 社会科学化中的科学价值观66-72
- 3.1 留学生重视应用科学的发展66-69
- 3.1.1 “科学化”辨析66-67
- 3.1.2 纯科学与应用科学67-69
- 3.2 留学生促进了工业科学化的科学价值观的形成69-72
- 3.2.1 经营理念与措施的科学化69-70
- 3.2.2 工业的科学化发展70-72
- 结束语72-74
- 参考文献74-80
- 发表文章目录80-81
- 致谢81-82
- 个人简况82-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剑;民国科学社团发展研究——以中国科学社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2 徐曼;论近代留美学生促进中国科技发展的途径和方法[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3 任定成;中国学者的科玄之战[J];出版参考;2003年02期
4 张剑;“中国科学社”年会分析(1916─1936)[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5 李喜所;20世纪中国留学生的宏观考察[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6 张彦;科学启蒙:一个百年的主题[J];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7 洪晓楠;“科玄论战”与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思潮的发展[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陈平水,张进峰;从中国科技本土化的历史看当代教育改革实践的任务[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06期
9 周棉;留学生与中国科技的发展[J];教育评论;2003年06期
10 吴志娟;从民国时期《科学》杂志看西方科学的中国本土化之路[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婷;留学生与近代中国地质科学体制化[D];山西大学;2004年
2 卫莉;留学生与中国近代建筑学的体制化[D];山西大学;2004年
3 毕晋锋;近代留学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群体[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44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944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