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师生互动研究
本文关键词:差异性师生互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学生个体差异在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备受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师生互动却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致使部分学生的发展受到阻碍。新一轮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也大力倡导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因此,在互动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如何在师生互动中照顾学生个体间差异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差异性师生互动作为师生互动的一种类型,在互动过程中关注了学生个体间差异,将学生个体差异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利因素。差异性师生互动是指为达到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原有的个体差异,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弹性的、多层次的、有差异的对话与沟通,从而促进学生个体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一个动态过程。 除引论外,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差异性师生互动的内涵解读。在对学生个体差异及师生互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指出差异性师生互动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差异性发展的过程,并对差异性师生互动的特征进行分析和介绍;第二部分,主要从以下四点论述了差异性师生互动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差异发展;促进教师专业不断成长;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培养社会所需的多元化人才。第三部分,教学实践中差异性师生互动现状审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师生互动促进了学生的差异性发展,而有的师生互动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部分学生的发展。本研究选取了几个经典教学案例对其进行深入对比与分析,并找出阻碍学生差异发展的师生互动现象存在的原因;第四部分,差异性师生互动的实施。这部分主要论述了差异性师生互动的实施原则、流程及实施路径,以及如何保障差异性师生互动的顺利实施。 总之,差异性师生互动关注了学生个体差异,在互动过程中依据学生差异进行有差别的互动,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促进了学生个体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差异性发展。
【关键词】:师生互动 差异性互动 学生差异 差异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2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20
- (一) 选题缘由10-12
- 1.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差异发展的需要10-11
- 2.人们对师生互动公平的基本诉求11
- 3.当前师生互动研究中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的缺失11-12
- (二) 研究意义12-13
- 1.理论意义12
- 2.实践意义12-13
- (三) 研究综述13-17
- 1.有关师生互动的研究13-15
- 2.有关差异教学的研究15-16
- 3.有关差异性师生互动的研究16-17
- (四) 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17-20
- 1.研究思路17-18
- 2.研究方法18-20
- 一、差异性师生互动的内涵解读20-30
- (一) 差异性师生互动概念的界定20-25
- 1.学生个体差异20-21
- 2.师生互动21-23
- 3.差异性师生互动23-25
- (二) 差异性师生互动的基本特点25-30
- 1.差异性25-26
- 2.适切性26
- 3.公平性26-27
- 4.灵活性27
- 5.全体性27-30
- 二、差异性师生互动的教育价值30-34
- (一) 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差异性发展30-31
- (二) 促进教师专业不断成长31-32
- (三) 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32-33
- (四) 培养社会所需的多元化人才33-34
- 三、教学实践中师生互动的现状审视34-46
- (一) 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师生互动案例分析34-37
- 1.互动过程尊重了学生的起点差异34-35
- 2.互动过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35-36
- 3.互动过程实现学生个体差异共享36-37
- (二) 阻碍学生差异发展的师生互动案例分析37-40
- 1.互动过程中学生个体差异被忽视37
- 2.互动过程压制了学生个体智能独特性的发展37-38
- 3.互动过程中学生个体差异被异化38-39
- 4.对互动空间不合理的漠视39-40
- (三) 阻碍学生差异发展的师生互动存在的原因40-46
- 1.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被忽视40-41
- 2.互动空间的制约41-42
- 3.对教师评价标准单一性42-43
- 4.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43
- 5.社会不良风气的入侵43-46
- 四、差异性师生互动的实施46-64
- (一) 实施差异性师生互动的原则46-48
- 1.主体性原则46-47
- 2.公平性原则47
- 3.适切性原则47-48
- 4.差异发展原则48
- (二) 实施差异性师生互动的流程48-51
- 1.树立学生差异发展的教学理念49
- 2.分析学生个体差异并进行隐性分层49-50
- 3.制定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互动目标50
- 4.选择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互动任务和互动形式50
- 5.反馈差异性师生互动的效果50-51
- (三) 实现差异性师生互动的路径51-58
- 1.互动性质差异51-52
- 2.互动行为差异52-54
- 3.互动数量差异54-55
- 4.互动任务差异55-56
- 5.互动空间差异56-58
- (四) 为实施差异性师生互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58-64
- 1.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建设58-60
- 2.多维度、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与学生60-61
- 3.来自外部环境的有力支持61-64
- 结语64-66
- 参考文献66-69
- 后记69-7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秋红;;浅析学生对生物教学的自我教育[J];考试周刊;2011年52期
2 林雪丽;;课堂因互动而精彩[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年08期
3 马忠翔;;师生互动 情感互动 认知互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6期
4 李道妹;;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8期
5 刘佳;;教学案例: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J];山西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6 朱红明;;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探究[J];语文学刊;2011年12期
7 吴海波;;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教学要抓好四个环节[J];学周刊;2011年01期
8 张晓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构建[J];华章;2011年13期
9 封丽;齐爽;;循环大课堂: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2期
10 杨国琴;;论新课程中的师生互动[J];中学物理;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春林;;中小学生课堂社会环境知觉的特点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新英;;英语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利用与开发[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罗芳;;心理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设计思路和操作[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余宪;;现代教育技术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丁娜乃;;对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吕庆芬;;浅谈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樊怡春;;创设师生互动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8 韩桂凤;李强;;小学体育合作学习中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观察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王凤萍;;还作文课堂以民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潘建萍;;互融 互动 互进——让小班化语文教学“活”起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辽宁省葫芦岛市教育局副局长 高文良;课外办班补课问题的再思考[N];中国教师报;2011年
2 山东省滕州市北辛街道北坛小学 孔彩云;谈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N];学知报;2011年
3 三都县合江中学 韦玉标;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N];黔南日报;2011年
4 江苏省金湖县塔集中心小学 闵季龙;有感于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N];消费日报;2006年
5 浙江省乐清市乐成镇三中 吴晓婵;课堂的起点[N];学知报;2011年
6 ;如何将质疑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N];中国教师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张琨;大课堂焕发新活力[N];绵阳日报;2011年
8 山东省莒县第一中学 虢宝荣;新课改下的地理“互动”教学[N];学知报;2011年
9 ;别让学生再做“搬运工”[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四川省邻水县职业中学 田祥国;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会计专业课的兴趣[N];广安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细媛;审美视野下的教学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丹莎;师生课堂有效交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伟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无限的认识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Anyaegbu Ruphina.U.;论严肃游戏在尼日利亚小学非母语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兴丰;数学课堂活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柏宏权;适应性教学系统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韩琴;课堂互动对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邵思源;一项对中学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杨洋;三维人体动作分析及其在智能舞蹈教学系统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争;高中生物课堂师生互动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邹琴;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芬燕;初中科学课堂师生互动与教学效率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霍冬雪;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情况的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梁天;初中阶段师生互动行为对教学效率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6 吴安艳;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互动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爽;学业不良学生的课堂师生互动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钱珍;汉语中级口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阳臻彦;师生互动的初中生课堂教学环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丁岩;小学师生课堂互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差异性师生互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269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