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环境下群体协作课程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0 04:22
本文关键词:信息环境下群体协作课程的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群体协作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质之一,而当前的青少年由于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缺少与其他同学、同伴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的意识和能力。而这种状况没有得到广大教师、学校的足够重视,群体协作能力的培养呈现出令人尴尬的状态。 本论文置身于我国课程改革的大背景,立足当前活动课程教学的现状,意图通过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来培养学生的群体协作能力。笔者结合多钟课程开发模式,设计了一种群体协作课程的操作模式,并将此模式分别应用在传统教学与信息环境下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本文设计的操作模式,将群体活动转换相应课程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与他人进行协作的态度以及相应的协作能力。笔者通过对两个课例的分析,总结出信息环境下开展群体协作课程的优势,笔者的研究结果对中小学开展相应的协作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环境 群体协作 活动课程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4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研究缘起9-10
- 1.2 研究背景10-13
- 1.3 概念界定13-14
- 1.4 研究方法14-15
- 1.5 论文框架15-17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17-26
- 2.1 理论基础17-22
- 2.2 研究现状22-26
- 第3章 群体协作课程的开发26-34
- 3.1 主要的课程开发模式26-28
- 3.2 群体协作课程的操作模式设计28-32
- 3.3 群体协作课程评价量表的设计32-34
- 第4章 案例研究34-63
- 4.1 案例简介34-36
- 4.2 案例实施36-47
- 4.3 数据统计与分析47-61
- 4.4 小结61-63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63-65
- 5.1 论文的回顾63
- 5.2 本文的创新点63
- 5.3 论文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展望63-65
- 致谢65-66
- 参考文献66-68
- 附录68-74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与学术成果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Peggy A.Ertmer,Timothy J.Newby,盛群力;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上)——从教学设计的视角比较其关键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2 蔡克勇,冯向东;第二课堂的产生是教育思想上的一次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1985年04期
3 李臣之;“课外活动‘课程化””问题探析[J];教育科学;1997年04期
4 吴文铁;;学习活动设计与虚拟学习社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年09期
5 吴玉琦;关于活动课的界定──谈对活动课的几点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1995年10期
6 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课题组;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研究报告(摘要)[J];青年研究;1997年06期
7 徐洪涛;;努力开辟第二课堂[J];人民教育;1983年11期
8 项国雄;赖晓云;;活动理论及其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12期
9 汪霞;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及其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本文关键词:信息环境下群体协作课程的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276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