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课程实施研究
本文关键词:生成性课程实施研究
【摘要】:生成,当代哲学的最强音。关注生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项基本理念,课程实施的生成性本质以及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现实遭遇促使我们进行生成性课程实施研究。因此,明确生成性课程实施内涵和特征,探究生成性课程的实施理论基础、实施原则、实施模式和实施路径就显得尤为紧迫。本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理论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对生成性课程实施的若干理论及其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生成性课程实施是一个开放、复杂、多维的概念系统,它是教师和学生基于个体知识背景结合教育教学情境创生新课程的过程。它以师生个体生命的完满为出发点,其根本目的在于激活师生的内在创造性与发展性,提升个体生命质量。生成性课程实施除具有预定性课程实施的预设性、目标性、规律性等基本特征之外,还有参与性、境遇性、互动性、创造性和多元性。 本研究从生成哲学、过程哲学、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诠释学的意义重建理论以及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等哲学视角,综合透视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从哲学的角度出发,促成学习者生成具有新的意义的教材文本,进而达成学习者个体生命的不断完满。在此基础上,解读了生成性课程实施的原则:最优化原则、整体性原则、弹性化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在介绍了麦克尼尔对课程实施模式的研究后,本研究基于生成性课程实施的内在属性和师生生命个体的未尽性,创造性地提出了差异化模式是生成性课程实施的应然状态:差异化模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始终积极面对存在的不同,赋予师生足够的创造空间,允许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境况作出适当调整,从而有机地融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不可预知因素,促进新课改要求下学校的制度重建和文化再生,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生成性课程实施差异化模式的实践特征主要表现为:区域之间的背景差异、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学校之间的校本差异和课堂教学的实践差异等。 生成性课程实施的路径研究是生成性课程实施理论研究的最终落脚点。本研究通过案例解读分析了生成性课程实施的路径:内化生成性课程设计理念、弘扬多元化教材解读主体、运用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和捕捉开放性课堂教学机智等。
【关键词】:生成性 生成性课程 实施 模式 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导论7-20
- (一) 研究缘由7-9
- (二) 研究现状9-14
- (三) 研究意义14-15
- (四) 概念界定15-19
-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19-20
- 一 生成性课程实施的内涵和特征20-27
- (一) 生成性课程实施的内涵解读20-23
- (二) 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特征分析23-27
- 二 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和原则27-35
- (一) 生成性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27-33
- (二) 生成性课程实施的原则33-35
- 三 生成性课程实施的模式35-42
- (一) 课程实施的模式介绍35-37
- (二) 生成性课程实施的差异化模式37-38
- (三) 生成性课程实施差异化模式的实践观照38-42
- 四 生成性课程实施的路径42-56
- (一) 课程理念:内化生成性课程实施思维42-45
- (二) 文本解读:弘扬多元化教材解读主体45-48
- (三) 教学过程:运用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48-52
- (四) 教学机智:捕捉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52-56
- 结语 生成性课程实施:一种生命体验56-58
- 参考文献58-62
- 后记62-64
- 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课题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志生,敬海新;哲学思维方式的嬗变:从预成论到生成论[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2 尹弘飚,靳玉乐;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3 张增田,靳玉乐;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4 鲍同梅;从课程实施的视角看教师课程自主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3年Z2期
5 王健;王晓林;;生成性教学的理论基础及课堂互动模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李小红;;教学对话:内涵、特征与表现形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7 段兆兵;;在选择中生成——论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过程的生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8 赵克礼;“学科教学(法)论”课程的困境与发展思路[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9 斯万·欧维·汉森,刘北成;知识社会中的不确定性[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3年01期
10 葛颖华;动态生成——不可预约的精彩[J];河北教育;2004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杜志强;领悟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靳淑梅;教育公平视角下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静;意境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张新海;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阻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莹;生成性教学中教师角色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定恒;论课程差异化[D];河南大学;2007年
3 郑晨;怀特海过程哲学中的新形而上学[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98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598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