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信息科技学科基本框架与核心内容——基础教育信息类课程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10-13 22:17

  本文关键词:信息科技学科基本框架与核心内容——基础教育信息类课程建设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科技 课程 学科框架


【摘要】:为了促进基础教育领域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建设,需要从学科的角度对学习内容进行筛选。本文对信息科技学科领域的基本框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原则、基本方法与工具进行梳理,给出了一类认识信息科技学科的逻辑框架;指出了信息科技学科的核心方法是"建模—算法",信息科技是一类基础型的科技领域,它的上位学科是系统科学;就基础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提出初步的看法。这些阶段性的认识与讨论为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建设提供了直接的参考。
【作者单位】: 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九条小学;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信息科技 课程 学科框架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由来信息科技究竟学什么、教什么?这个问题在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研究与实践中无法回避。十年来,我们围绕着“什么是技术”“什么是信息”和“什么是信息科技”三个主题学习与探索。第一个主题,我们开展了对“什么是技术”的学习与思考,发现了在自己身上对技术认识的误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曙华;信息时代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教育[J];教育研究;2000年11期

2 A.德本斯 ,E.霍恩 ,S.克罗兰盛斯 ,卢泰宏 ,刘子明;信息科学:新的集成观(2)[J];情报科学;1994年03期

3 科林 ,吴育群 ,赵国琦;信息学的演化与新信息科学群的形成(上)[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6年11期

4 柳栋;武健;魏宁;;信息的定义与知识谱系中的信息科技——基础教育信息类课程建设的思考之一[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05期

5 沈涓;柳栋;;突出思维、建构与整体性——高中技术课程建设与实施中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忠明;论科学扩大的必要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彭启福;论科学的目标追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王端庆;大学生学习改革的宏观背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毛国红;;学改论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李洁红;;新信息环境下文献保障体系模式创新与发展[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董学文;“文学理论学”构建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李效东;陈占安;;突破增长的极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邬晓燕;;科技风险的文化解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李科;;大科学时代科学伦理悖论合理性消解的“第三条道路”——兼论当代科学伦理观[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海;谢俊祥;;从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角度议科技馆科教活动创新[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则渊;朱晓宇;;国际科学计量学及其姊妹学科的计量与图谱[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君;;图书馆学研究的价值取向[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巧慧;黄斌;;默顿科学精神气质的现实性[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邬晓燕;;当代文化危机和科学精神的融入[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卢立峰;李兆友;;论科技创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楼巍;许为民;;技性科学观:科学的当代性和复杂性[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8 程海东;陈多闻;;技术使用的本质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9 宋宁娜;;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陆跃峰;;论希腊时代的高等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辉;科研诚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燕华;大学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卓嘎;藏族天文历算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叶征;中国软科学的发展(1978-2010)[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欧阳忠明;跨溪建屋:学科互涉视阈下人力资源开发学科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燕;现代生物技术对生命伦理的挑战[D];苏州大学;2010年

2 伍振;突发性灾难事件下的科学传播机制探讨[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宁宁;马克思哲学语境下的科学划界[D];江南大学;2010年

4 马曙;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科普公共政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爱云;论绿色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D];南昌大学;2010年

6 谭新斌;教育的负功能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杨魁;从民生科技透视科学的目的[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8 庞雪晨;近代云南农学书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崔同富;云南农村科技扶贫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志兵;我国当代科普中的几个难点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Aki Rasinen,张来春;六国技术教育比较分析(下)——六国技术教育课程系统分析与讨论[J];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08期

2 董玉琦,刘向永;国际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3 李争婕;;信息技术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年01期

4 黄小寒;从信息本质到信息哲学——对半个世纪以来信息科学哲学探讨的回顾与总结[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杨伟;;论信息科技课程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2 刘兰青;朱国荣;;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的三个误区[J];新课程(综合版);2009年10期

3 杨戈;;如何改进中职学校信息科技课堂教学[J];科技资讯;2009年18期

4 金文华;;试论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6期

5 张萍;;营造信息科技快乐课堂氛围的两点做法[J];现代教学;2011年Z1期

6 贺志年,杨树勋;搞好课程评估,促进课程建设[J];化工高等教育;1989年03期

7 王心旺;刘义海;林明煊;;高等医学院校课程建设质量评估与价值取向[J];西北医学教育;1995年01期

8 尹德谟;狠抓课程建设,加强教研室内部管理促进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J];高等农业教育;1996年01期

9 程亚倩,叶明德,陈帆,缪谦,李长庚;分析化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6期

10 冯伯阳;;艺术类课程评估的探索与实践[J];艺术教育;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传森;;面向21世纪场、波课程体系的建设与认识[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乔文孝;;抓好新专业全面建设的几个环节[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赵丽滨;;飞行器结构动力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4 樊玉梅;于鹏;常彦忠;段相林;;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内容之一[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闫宏宇;张勤;;适应课程建设需要 重视教材建设质量[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6 巫建;黄帅军;陈乐洋;;设计艺术通识课设计概论课程建设研究[A];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原彬;邹玉堂;陈阿贵;张凯峰;;工程图学教育中的三维CAD课程[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8 卢铁兵;崔翔;张卫东;尹浩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建设[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马世红;王煜;侯晓远;戴乐山;戴道宣;;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介绍新版《近代物理实验》教材的特色[A];第十七届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向锋;刘军;丁斗章;;《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建设探讨[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苗燕;银监会拟定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监管规划[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昂科信息科技:无线网络构建西湖天地[N];通信产业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谌力;双引擎飞行[N];网络世界;2004年

4 记者 殷耀 汤计 周华 黄伟;信息科技匮乏:农民增收的拦路虎[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本报记者 罗诺;募投三疾难倒中航信息 国信弘盛2440万泡汤[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记者  章永哲;银监会主席会议原则通过信息科技风险监管有关事项[N];金融时报;2006年

7 张媛源;信息科技将领航汽车租赁业[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8 通讯员 李晔 本报记者 刘洪波;世界变小了 市场做大了[N];农民日报;2001年

9 ;聚精会神抓质量 求真务实谋发展[N];黑龙江日报;2009年

10 苗晖;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别忽视人这一关键因素[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影响中国、韩国和美国的老年人接受信息科技的因素[D];清华大学;2010年

2 刘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学科课程建设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3 刘小强;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D];厦门大学;2008年

4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5 张才明;信息技术经济学框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张子坤;在线点评平台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一个信息性社会影响的观点[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张家麟;信息化建设与农村可持续发展[D];山西大学;2007年

8 李鹏;基于价值理论的医疗信息成熟度及其评价模型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9 温英杰;银行业商业方法创新的专利保护与运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吕本富;网络经济的创新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强;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课程建设[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邵洪宇;九年一贯制学校递进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胡小桃;高职课程建设的新理念:在适应中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瑶娟;高职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5 李先才;试论品格教育与中学道德教育课程建设[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苏;华东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现代生命科学导论》建设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芝;地方师范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徐幼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奇军;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陈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27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27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6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