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程社会化教育功能弱化探析
本文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社会化教育功能弱化探析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总体目标应该包括品德教育和社会化适应两大方面,当然后者是需要加以限定的。两类课程目标具有交叉重叠性,但不能相互取代。其现实表现是两者之中前者更被强调,甚至掩盖了后者。其原因有来自课程设计方面的,也有来自执行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要全面完成课程目标,除了要重新修订教材之外,学校还应从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配备与培训等多个角度给予保障。
【作者单位】: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 社会化教育 课程改革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增设了品德与社会课程。这门综合课程的设计,除了承担起以往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之外,更加凸显了其社会化教育的目标。之所以称之为综合课程,主要包括两个维度的内涵:一是学科门类的综合,二是教育功能的综合。就学科门类而言,这门课程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玉建,张庆松;对农业院校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张吉生;;浅谈新时期高职学生的社会化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3 廖济忠;;试论社会化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4 刘万路;;社会化——德育教育的发展趋势[J];文教资料;2007年01期
5 潘友刚;;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化问题[J];文教资料;2008年32期
6 许晓辉;唐雪雷;张丽娜;;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途径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1期
7 孙辉;;综合素质提升视野下的大学生社会化教育论析[J];教育与职业;2010年24期
8 于晓飞;;论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化教育[J];教师;2010年04期
9 邓草心;;大学生的公民与自由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3期
10 成祖松;;大学生社会化的概念框架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舒燕;;发挥社区教育功能 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周翠伶;;网络文化与网络阅读[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黄明喜;;儒学教育社会化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罗欲;;日常生活,培养综合素质的起点[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5 魏福旗;;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政治类[C];2003年
6 ;后记[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7 田英;;以人为本促进科普场馆协调和持续发展——从考察国内外几座科技馆过程中引发的思考[A];以人为本促进科普场馆协调和持续发展——2004年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海南研讨会论文论文集[C];2004年
8 方包清;;特色·功能及其多样性——谈谈博物馆陈列展示个性化[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秀荣;加强反腐倡廉社会化教育[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4年
2 张旭霞;小议反腐倡廉的社会化教育[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平原 岳娟红;寻找玩伴解除“伙伴危机”[N];太原日报;2010年
4 曹宁;让电视少儿节目走进孩子心灵[N];中华新闻报;2005年
5 杨伟广;让语文教育成为社会化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4年
6 李静 于良雷;莱西拘留所社会化教育成效显著[N];今日信息报;2006年
7 郭国祥;以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N];人民日报;2008年
8 陈阳;用成长的方式解答寒假作业[N];中国信息报;2006年
9 达文;东方讲坛为市民奉上精神大餐[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滑翔;社会化维权网络撑起妇儿“保护伞”[N];深圳特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湘莲;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歌;赫尔会所的社会化教育活动之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啸威;思想政治课对高中生政治社会化教育的调查及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伟;教育社会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汪辉煌;新时期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5 陈艺丽;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燕;远程教育视听软件发展规律浅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程红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现教育价值取向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卓礼刚;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安琪;企业文化视域中的青年职工政治社会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杨川;新时期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28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28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