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大学校园“晒客”现象的心理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4 06:34

  本文关键词:大学校园“晒客”现象的心理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 晒客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近来,网络晒客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兴群体,其中,校园晒客成为引领网络晒客的重要力量。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探讨了校园晒客产生和发展的心理原因,并从塑造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具有适当的成就动机、学会科学的时间管理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校园晒客的全面发展提供思路,也为高校为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照依据。
【作者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网络 晒客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安徽农业大学社会心理学重点课程项目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如今,网上流行“今天,你晒了吗?”、“不晒不成活”等最新语言,那些常“晒”在网上的人群就被称作“晒客”。中国青年报曾于2008年4月10号报道,“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校园里出现了这样一个群落,他们喜欢把每天吃了什么、做了什么、看上了谁,统统都通过Blog、BB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施晶晖;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析因[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傅海金,祝蓓里;有关目标定向与认知加工过程、愉快感和成就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4期

3 余建华;;网络晒客的社会学透视[J];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07期

4 朱丽芳;;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坚持性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石卫;中小学素质教育与主要心理素质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邱扶东,王书会;自我及其相关概念的心理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王长乐;文化、人格及其教育学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葛明贵;健全人格的内涵及其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张凯;;在乒乓球课中运用“赏识教育”的实验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苏国红;虚拟自我与心理健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王友昌,,王树明;体育与中学生的社会化[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01期

8 钟仙珍;高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培养的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刘新学;个性心理与素质教育[J];安阳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10 高一虹;试析“濡化”人格[J];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傅跃建;于斌;;浅析精神障碍及其患者肇事行为的预防[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叶乐宁;陈武林;;EPQ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测试情况报告[A];湖北民政医学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3 苗军芙;万梅红;;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格特点研究[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兴良;;犯罪存在的个体解释[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伶俐;审美概念理解对审美感受和创造性思维影响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孟慧;企业管理者大五人格特质、特质目标定向和变革型领导[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黄富峰;论道德思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秀君;学习成功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浩;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精神分析话语剖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8 李文武;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开发的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曲淼;抑郁症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雪猛;我国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调查与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冷鸿涛;高校贫困生健康人格培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莺;大学生健康人格及其教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蓓;连云港市中专生学习倦怠现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苏毓婧;大学生的完美主义、成就目标定向、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拖延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峰;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葛桥;论工读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江南大学;2010年

8 罗先俊;赣南老区本科院校贫困大学生人格分析与对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克强;我国公民人格教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赫男;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气质类型、赛前焦虑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珂;;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2 李芸;;一名大学生对网络的思考[J];大众心理学;2003年02期

3 李星文;;《雪花那个飘》把77级大学生写小了[J];大众电影;2011年13期

4 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J];青年博览;2011年15期

5 杨甜子;;大学生喜爱的“潮阿姨”[J];青年博览;2011年19期

6 王真;;浅谈网络时代下高职语文教学[J];华章;2011年13期

7 冯斐;;“90后”大学生思维特质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研究[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8 邢玉静;张玉英;范玉玮;赵玲;;渔村里的大学生“村官”——张宝连[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9期

9 ;后网络时代的家书[J];男生女生(金版);2005年12期

10 张晓f^;;如何测定大学生的MQ[J];大众心理学;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秀珍;娄东生;;网络时代高校校园舆论环境的特点及营造策略[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2 刘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做好大学生服务工作[A];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与应用——全国高校社科信息资料研究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何玲;陈章达;;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4 肖潇;丁成标;;大学生博客行为的心理解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郑爱明;;信息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干预措施[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6 郑弋晖;;网络时代民族精神研究[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李军;;网络时代如何应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领域的犯罪[A];冶金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与创新——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建网30周年论文集[C];2007年

8 杨彦春;;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新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10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冬梅 (作者系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师);网络时代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衡水日报;2007年

2 孙和晴 上官海青 林妍淑;打造一个书香校园[N];浙江日报;2006年

3 华北科技学院 刘丽萍;把握网络时代学生工作的方向[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网络时代,美国老师怎么教孩子[N];中国妇女报;2005年

5 于洪涛;奥巴马 给我们带来的改变[N];电脑商报;2008年

6 刘淳;伊利首创网络时代的安全监督新模式[N];中华新闻报;2008年

7 白云乡;网络时代的民意表达[N];联合日报;2008年

8 廖先旺;网络时代的“遗忘权”[N];人民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邸铭旭;网络时代图书馆的生存之道[N];友报;2010年

10 记者 肖慧;网络时代如何应对舆情[N];徐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衍前;网络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危机及对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6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8 欧阳勇;网络时代银行中介功能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思燕;网络时代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张永红;网络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仲崇宏;网络时代的高校德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王绍强;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5 颜峰;关于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创新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苏世静;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家萍;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陈剑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郭万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与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许燕飞;大学生不健全网络人格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29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29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7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