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清代科举异地考试制度

发布时间:2017-10-18 00:33

  本文关键词:清代科举异地考试制度


  更多相关文章: 异地考试 商籍 顺天乡试


【摘要】:人口流动规模膨胀、分地定额制的推行导致异地考试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社会问题。清代对异地考试实行部分放开的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移居年久者入籍参加当地考试,对人口稀少的边地采取变通性措施,设立商籍解决盐商子弟异地考试问题,许可具有特定身份而非直隶籍者参加顺天乡试。通过为异地考试者单独确定学额或中额的措施,使不同阶层或不同地区间科举利益的冲突趋于弱化和隐蔽。清政府严格限制制度范围外的异地考试,采用防惩结合的思路治理冒籍跨考问题。研究清代异地考试制度对当前异地高考政策的改革及决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关键词】异地考试 商籍 顺天乡试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有清一代“以科举为抡才大典,虽初制多沿明旧,而慎重科名,严防弊窦,立法之周,得人之盛,远轶前代”。[1]就制度层面而言,清代科举集前代之大成,已臻于成熟,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和周密的制度,异地考试制度亦为清代科举体系重要的构成部分。一般来说,士子应该在本籍本地参加科举考试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军民;雍正帝改革科学制度考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杨春俏;;清代科场加试试帖诗之始末及原因探析[J];东方论坛;2005年05期

3 殷小平;科举学的人文视角[J];东南学术;2005年04期

4 李纯蛟;清代乡试的防弊对策述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韩结根;《亘史》与“两拍”——“两拍”蓝本考之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蒋建国;清代湖南科举述评[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张艳;略论“同治中兴”清政府书院重建政策[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赵科印;孔尚任罢官原因再探——兼与程荣华先生商榷[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刘世杰;孔尚任罢官疑案探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牛铭实;选举制度的类别及特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细珠;;倭仁与道咸同时期的理学[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建荣;中国考试思想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蒋金星;《清代xC卷集成》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朱焱炜;明清苏州状元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杨天保;王安石学术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沈大明;《大清律例》与清代的社会控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白文刚;清末新政时期的意识形态控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9 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波;论归有光的抒情散文[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琼;清代岭南诗人黎简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刘红燕;清末、民国(1912—1927年)官员选任制度的历史考察[D];河北大学;2002年

4 邱雪静;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常设性慈善机构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5 徐保安;清末开官智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孙燕;留日学生与清末立宪运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敖登高娃;戊戌维新时期的教育变革[D];内蒙古大学;2005年

8 刘联锋;试论刘师培的多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童绥宝;张之洞与武汉教育近代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方玉芬;清末奖励出身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敏;试论清代前期铺商户籍问题——兼论清代“商籍”[J];中国史研究;2000年03期



本文编号:1051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51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5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