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的困境与机制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的困境与机制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是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践调查,我们提出了应然的信息技术价值体系,但是,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如果只是分析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最终归宿在于价值的实现。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中存在着严重的价值失衡,存在着社会价值压倒个人价值,科学价值覆盖了人文价值应有的地位等现象。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中呈现出"只见技术不见人"的困境。信息技术教师呈现出"什么实用教什么"的认识偏差。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的基本机制,宏观机制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同轴强化、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共生;微观机制包括信息技术课程政策的制订与规范、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体系化、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水平、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与方法。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东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 课程价值 价值实现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BCA08004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促进理解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USRP111A55)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经历了近30年的风风雨雨。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上。一个更为本质,也更为本原的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为什么要学信息技术课程?这就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追问。信息技术课程价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彩兰,李艺;信息技术课程技能化倾向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5年03期
2 王智;;价值与价值实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启福;论科学的目标追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李迎春,陈帅;体育教学中应加强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董学文;“文学理论学”构建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邬晓燕;科技与道德走向合理的张力[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周汝忠;科技期刊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J];编辑学报;1992年02期
7 吴小勇;关于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的一些思考[J];编辑学报;1998年03期
8 张福平;编辑与两种文化的整合[J];编辑学刊;1997年02期
9 张瑞生,王亨君,谭辉,费定舟;科技编辑共同体与科技编辑文化[J];编辑之友;1996年03期
10 王玉明;试论情报污染的控制[J];图书与情报;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巧慧;黄斌;;默顿科学精神气质的现实性[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邬晓燕;;当代文化危机和科学精神的融入[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卢立峰;李兆友;;论科技创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楼巍;许为民;;技性科学观:科学的当代性和复杂性[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5 高峡;;学术交流基础:学术三要素[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高峡;;科技社团的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来自历史的启示[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谈新敏;宋保林;;论技术创新人文化的价值[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8 李光;文剑英;;从科学与社会互动看科技政策的目的[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平;经济系统进化及动因[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2 刘君栩;资本与生产力关系的哲学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陈学东;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D];山西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福平;新闻出版文化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2 徐莉莉;巴斯德的科学贡献、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D];广西大学;2001年
3 张瑞;论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肖娜;论贝尔纳学派的科学学[D];湘潭大学;2001年
5 伊焱;教育的实然发展与应然追求[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6 于康平;人文教育:概念辨析、历史发展及现实切入点[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江红;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郭圣乾;信息化与城乡经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颜丙峰;论科学精神的缺失与现代教育的反思[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庄嘉;科技全球化与中国科技发展政策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鸳鸯;;多媒体课件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点滴体会[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2 周文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J];快乐阅读;2011年16期
3 徐坚;;培养信息技术职前教师的新探索[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吕卫彬;李海清;谢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3期
5 殷月萍;;信息技术在促进素质教育实施中的作用[J];成才之路;2011年19期
6 龙天崇;;初中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J];快乐阅读;2011年14期
7 化美艳;芦妍;;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7期
8 李官第;;中学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学科整合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4期
9 张颖;邹显春;刘博勤;;一体化视角下的免费师范生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1年16期
10 高晶;;长春市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调查分析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丽娟;;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的“内外”兼修[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黄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高速通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3 周行满;;综合实践与信息技术整合初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戴祯杰;周敦;;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思考[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吕华;任芳;;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白永敬;;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7 廖显颍;;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与时代俱进,与“课程”同行[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玉苓;;在信息技术课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10 黄启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林省蛟河市第九中学 韩春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四大漏洞[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华杰双语学校 李飞;信息技术教师的路应该走向何方[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3 何强(作者单位:会宁县教育局电教中心);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N];甘肃日报;2005年
4 电子工业出版社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的国际比较研究[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5 山东 王爱胜;注重信息技术课程的地方特色 但不能“乱贴标签”[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6 山东省曲阜市教育信息中心 颜承建;“整合”重在信息素养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江苏省兴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颜景林;挖掘技术人文内涵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龚道敏;追寻认同[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梁杰;别让信息技术设备成“摆设”[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河南省信阳市mI河区电化教育馆 苏子峻;教材离师生要求有多远[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牧华;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向度[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廖辉;学校课程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詹青龙;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母小勇;论“临床专家型”教师的教育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U,
本文编号:1052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5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