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青少年主体性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青少年主体性问题研究
【摘要】:关于人的主体性问题的研讨由哲学领域向教育领域辐射,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是衡量人的素质发展水平的一种内在尺度,主体性发展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如何建构和发展自身的素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主体性的发展为前提的。青少年的主体性发展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着其特殊的方式和发展规律。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青少年主体性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但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为青少年主体性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对青少年的主体性起到了引导激励和凝聚的作用。充分的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的作用,是发挥青少年主体性的有效保障。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现代化以及网络的影响下,青少年的主体性开始出现了新的情况。虽然青少年的主体意识不断的增强,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也不断的得到了发展,但是青少年的主体性在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影响下也开始出现了弱化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挑战和创新。 首先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状况与理论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还不能真正的实现,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育者从自身的认识和教学方式上进行一定的改进。在理念上,教育者要提高认识,树立主体性教育理念,加强对主体性的价值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充分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实现的障碍,并且能够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层次关系。在教育方式上,,要加强主体性教育模式的构建,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与此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也要加以改进,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也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其适合青少年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青少年主体性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4
- 一、 选题的背景9
- 二、 选题的意义9-11
- (一) 理论意义10
- (二) 实践意义10-11
- 三、 文献综述11-13
- (一)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3-14
- (一) 研究方法13
- (二) 创新点13-14
- 第二章 主体性概述14-18
- 一、 主体性的概念14
- 二、 主体性的特征14-16
- (一) 独立自主性15
- (二) 自觉能动性15
- (三) 开拓创新性15-16
- 三、 青少年主体性16-18
- (一) 青少年的界定16
- (二) 青少年主体性16-18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少年主体性问题研究的意义18-26
- 一、 青少年主体性问题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价值18-20
- (一) 青少年主体性问题研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1018-19
- (二) 青少年主体性问题研究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19-20
- 二、 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20-26
- (一) 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具有引导作用20-22
- (二) 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激励作用22-23
- (三) 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具有凝聚作用23-26
- 第四章 青少年主体性发展的现状分析26-35
- 一、 青少年主体性发展的现状表现26-32
- (一) 青少年主体性发展的强化表现26-28
- (二) 青少年主体性发展的弱化表现28-32
- 二、 影响青少年主体性发展的主要因素32-35
- (一) 经济全球化对青少年主体性发展的影响32-33
- (二) 科学技术对青少年主体性发展的影响33
- (三)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主体性发展的影响33-35
- 第五章 提高青少年主体性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35-40
- 一、 提高教育者的认识,树立主体性教育理念35-36
- (一) 加强对主体性的价值和发展规律的认识35-36
- (二) 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实现的障碍36
- 二、 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转变36-38
- (一) 从权威-服从向主体间的交流转变37
- (二) 注重传授知识和加强养成教育的结合37-38
- (三) 注重他教和自我教育相结合38
- 三、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38-40
- (一)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39
- (二)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39-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2
- 致谢42-43
- 个人简历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宝婧;;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J];青年文学家;2010年13期
2 谢晓娟;张家道;;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主体性定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3 陈培涵;;对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应有之义[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余玉花;陈洪连;;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发展目的——兼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陈访贤;祖克拉·塔来提;;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原则的理论回顾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6 黄建嘉;;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论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申文明;;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11期
8 娄玉芹;;以人为本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J];科技信息;2006年08期
9 汪增;;大学生网络游戏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拉郎才让;;强化“以人为本”理念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J];青海师专学报;2006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英腾;;谈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2 赵子林;;浅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孙慧玲;唐桂娟;;回归生活世界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的契合[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刘芳;;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人学透视的时代价值[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5 陈永福;;加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6 郭焱;;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余俊;;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管理的内容和原则[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8 李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人学反思[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9 张美琴;;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A];全国领导科学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精选[C];2001年
10 邱子辉;;构建三级配套体系,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文勇;毕节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省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专家组肯定[N];毕节日报;2008年
2 韩宏文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H型钢厂;做好青工思想政治教育[N];长治日报;2009年
3 盛利祥;用活“四种方法”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N];承德日报;2009年
4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河堤初级中学 马树章;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N];大众科技报;2009年
5 东北师范大学 李忠军;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机结合[N];光明日报;2009年
6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李维维;立足职业素质养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N];宁波日报;2009年
7 山西省机械施工公司 彭世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N];山西党校报;2010年
8 周维 姜军;武警黔东南支队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N];贵州日报;2009年
9 香河县城区管理综合执法局 王亚娟 崔雪颖;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为实现跨越凝聚力量[N];廊坊日报;2009年
10 本报评论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遵循[N];解放军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2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3 孙树文;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刘立慧;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金情;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8 周从标;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沈大光;非理性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青少年主体性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2 董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理论趋势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状况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4 徐爽;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关系的重构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2年
5 徐睿;思想政治教育在化解社会现实问题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6 焦美玲;交往理论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丁月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蒋蓓敏;批评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及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郭杨子;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地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1年
10 郭斐;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方法与功能[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63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6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