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论教师服饰文化的变革

发布时间:2017-10-21 16:12

  本文关键词:论教师服饰文化的变革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服饰 教育话语 教师文化 象征意义


【摘要】:教师服饰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蕴,其款式、风格在表达着一种教育语言,传递着一种教育话语。教师服饰通过意指实践变革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方式,推动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服饰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要实现合宜与标新之间的对话,努力构建一种和谐的教育意象,实现主流教育话语与教师服饰间的互塑与平衡。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教师服饰 教育话语 教师文化 象征意义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免费师范生专业成长力的职后发展研究”(10YJC880081)
【分类号】:G525.1
【正文快照】: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服饰已经发生了由蔽体、御寒向审美、表征的飞跃性转变,服饰成了身体的“仪式”与“包装”,[1]成为社会主流话语的载体和媒介,一种服饰语言悄然产生。随之,教师服饰的物理性功能日渐退居人们视野的边缘,其符号性意义在凸现,由教师服饰延伸出来的种种“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戴耕;身体与服装:西方服饰文化透视[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齐志家,古怡;论服饰外观意义的文化生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户晓辉;;中国传统节日与现代性的时间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刘伟;张佩佩;;南京国民政府国庆纪念中的辛亥记忆[J];安徽史学;2011年03期

3 华智亚;;族谱、民俗生活与村民的记忆——对安徽T村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龚婷;;僭越与颠覆——狂欢化理论视野中的《超级女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5 李秀岩;郭振宇;;通俗音乐文化审美气质的变异与本真回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6 李道忠;;为秋菊形象平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7 陈君;;审美人类学视野下的文化展演——以浙东楚门铁梗游行为个案[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汪孔丰;;民俗学教学视阈下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9 兰成华;;经济转型时期大学文化的构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张蜀津;;“国家史”的编纂与民族国家集体记忆的建构 论“十七年电影”中的民国叙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信茹;朱凌飞;;都市中的“媒介仪式”——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媒介传播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黄顺铭;;“偷拍”与“疯狂”:一种病理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赵长雁;;社区·女性·媒介:族群身份获得的特殊影响因素及其反思——以景洪一个白族社区为个案[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陈绍宏;陈玉林;;文化理论对技术史若干问题的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谭晓霞;;现代背景下的八宝镇巫术现状浅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7 陈钢;;公共领域型变的传播学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杨璐;;家园·国族·大同——2008年几台大型电视综艺晚会整合功能探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罗正副;;民族文化的实践记忆——以一个布依族村寨的“送云”仪式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10 费小平;;“语际书写”/“跨语际实践”:不可忽略的文化翻译研究视角[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艾娟;知青集体记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4 唐佳;尔苏藏族宗教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5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D];厦门大学;2004年

7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胥朝阳;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9 杜靖;闵氏宗族及其文化的再生产[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白文刚;清末新政时期的意识形态控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玉凤;上海房地产广告平面媒体的理想自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4 庄莉莉;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效果增强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裴佳;影视字幕翻译中的文化转向:以美剧《老友记》情感文化翻译为例[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乔丽华;论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亚文化及其价值意义[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石黎华;传播视野下的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问题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8 张茜;冯小刚电影的美学流变和文化意蕴[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金虎;儒学的形成及其统治地位的确立[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晓平;涉性传播及其对大学生两性观念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文先;;提升教师文化力的校本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6期

2 蒋晓闻;;重塑教师文化 助力学校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7期

3 李云吾;;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的相生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3期

4 李鸿双;班玉生;;体育教师文化论[J];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04期

5 刘玉;;论高校教师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8期

6 马玲;;浅析学校管理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7 杨晓奇;;课程改革背景中的教育话语冲突及其融通[J];教育科学;2011年03期

8 李晓红;李晓华;;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文化的建设——以甘肃省某地方师范院校为例[J];陇东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沈林林;;教师合作文化初探——基于中学备课组教师合作的视角[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11年08期

10 段丽渊;;基于新课改进程视域下的教师文化探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英;;重塑教师文化的实验报告[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2 张福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3 赵文虎;;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对教师文化重塑的几点尝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赵文虎;;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对教师文化重塑的几点尝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5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林炊利;;教化欲望~*的悲剧——李贽的教育话语抗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徜徉校园文化浸润 构建学校可持续发展[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张发新;;现代学校文化建构刍议[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理工科大学教师文化素质调查与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课题组;;民族中学建立引导教师专业成长体系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保华;合作,,是教师文化发展的方向[N];中国教师报;2010年

2 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田保华;教师文化:从惰性走向积极[N];中国教师报;2011年

3 王晓娟 于海波;打造教师的精神家园——教师文化[N];吉林日报;2010年

4 陈大伟;一个亲历者眼中的“超级教师”评选[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江苏省溧阳中学 朱心红;教师人生的文化书写[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6 刘智文 方祥华;师者弦音 灵魂之歌[N];中国教师报;2007年

7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穆耕森;文化,撬起一流名校的杠杆[N];新华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s

本文编号:1074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74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d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