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怀才不遇”的面纱:教育管理中资质过高感知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揭开“怀才不遇”的面纱:教育管理中资质过高感知的研究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各级教育迅速地得到了扩展,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扩展,使受过较高教育的劳动力供给过度增加,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劳动力从事低学历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这种"教育过度"现象促使教育经济学家对资质过高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目前,教育管理中的资质过高现象呈增长趋势,并成为影响教育管理中个体工作绩效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教育、就业和经济等诸多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资质过高感知的研究中,在资质过高感知测量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争议,缺乏对资质过高感知的前因变量和心理机制的探讨。因此,我们应借鉴已有的研究理论、经验和方法,对资质过高感知进行深入研究,并将资质过高感知的研究成果更快地应用到教育管理领域中,以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益。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
【关键词】: 资质过高 资质过高感知 人岗匹配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组织情境中精神型领导研究”(12YJC63020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0-058
【正文快照】: 1976年,Freeman在其《TheOvereducatedA-merican》一书中,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首次提出了“教育过度(overeducation)”的概念。①这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科学知识和技术提出了不断更新和进步的要求,学校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使教育规格不断提升。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桂贞;;谈加强函授教育管理的几个问题[J];高教研究;1995年02期
2 葛有烈;对石油企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石油教育;1996年04期
3 马富昌;乡(镇)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效益评价初探[J];河南教育;1996年08期
4 张英;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工作论[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5 刘善群;论师专“双实践”教育管理的几个环节[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王丽珉;浅析世界教育管理发展趋势[J];北京教育;1999年06期
7 赵连泽,刘宪华;浅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管理[J];中国地质教育;1999年04期
8 张新平;美英教育管理理论的三种范式[J];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9 张元承;审时度势 强化管理─—合校后教育管理的探索[J];山东电大学报;2000年03期
10 ;多媒体教学课件培训将举办[J];教育信息化;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设;沙林;;航空高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与“科研型”教育管理方法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陈学军;;教育学立场的教育管理学——论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张月英;魏尊杰;;弹性学制下教育管理的思考[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蓝晗;;“学困班级”班主任工作中需要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5 秦雷;;新生宿舍导师:高校新生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6 何志均;;民办教育是教育经济学应特别关注的领域[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费建文;戴红;唐燕;;支气管哮喘的综合治疗教育管理与效果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8 张伟;;谈优等生的教育管理[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9 钟燕;马红宇;;目标设置、自我效能、目标承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胡三Z,
本文编号:1074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74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