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儿童流浪行为的心理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2 00:25

  本文关键词:儿童流浪行为的心理原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流浪儿童 流浪原因 心理


【摘要】:引起流浪儿童流浪行为的原因很复杂,牵涉到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乃至政府的政策制度等方面。本研究从儿童意识形态的成长规律出发,对几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共98名流浪儿童进行了调研。研究并分析了流浪儿童的家庭心理结构和个人心理特点,希望通过对儿童流浪行为的心理原因的探究,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提供技术参考依据,从而能够较好地预防和减少流浪儿童重复流浪。
【作者单位】: 北京昌平中科心理研究所;
【关键词】流浪儿童 流浪原因 心理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在我国流浪儿童的整体人数逐年增多,并且重复流浪数量增多。针对儿童流浪的具体原因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也进行了很多讨论:安怀世认为(2002),儿童流浪的原因有:贫困、家庭问题、虐待、失散、拐卖(拐骗)、家庭的压力、与家人和学校的恶劣关系等。张明锁(2002)认为贫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安怀世;流浪儿童问题的国际背景和干预途径[J];社会福利;2002年10期

2 关颖;;从排斥到背离——城市流浪儿童产生的家庭因素及其对养成教育的启示[J];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07期

3 张明锁;为什么流浪——关于郑州市流浪少年儿童的家访调查[J];青年研究;200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沁南;崔丽娟;;心理弹性对于预防流浪儿童偏差行为的意义[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03期

2 王吉文;;城市流浪儿童受教育权的保护问题——以儿童权利保护的“非歧视原则”为视角[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吴鹏飞;王吉文;;中国流浪儿童救助制度的完善[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刘继同;左芙蓉;;“和谐社会”处境下和谐家庭建设与中国特色家庭福利政策框架[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5 关颖;;从排斥到背离——城市流浪儿童产生的家庭因素及其对养成教育的启示[J];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07期

6 程福财;;流浪儿童日常生活研究的范式问题[J];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09期

7 贺利中;贺荟中;连福鑫;;家庭参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可行性与模式建构[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11期

8 张明锁;流浪少年儿童的救助与回归[J];青年研究;2003年03期

9 薛在兴;社会排斥理论与城市流浪儿童问题研究[J];青年研究;2005年10期

10 陈莹;陈露明;;人本主义互动模式中流浪儿童信任感建立[J];青年研究;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丽丽;;音乐心理剧对流浪儿童自尊水平干预的研究[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韩煊;流动儿童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微;社区为本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系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2 李晓云;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杨小云;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刘宝仪;特殊儿童群体监护权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上官萍;重复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锦涛;社会资本视角下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郭晓莉;我国城市流浪女童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乔宏伟;违法流浪儿童的预防、矫治与回归[D];郑州大学;2006年

9 于晓辉;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冰宁;城市中流浪的新疆小“扒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保平;;关注社会和谐的多维视角——西方社会排斥概念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J];长白学刊;2006年02期

2 安怀世;流浪儿童问题的国际背景和干预途径[J];社会福利;2002年10期

3 薛在兴;社会排斥理论与城市流浪儿童问题研究[J];青年研究;2005年10期

4 赵维泰;关于中国流浪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州学刊;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红;;流浪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救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2 谢伟;;心理救助的国际经验[J];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18期

3 赵莉;;重塑心灵:救助中心内流浪儿童的心理干预实践[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邓金荣;交通事故受害者的心理救助[J];心理与健康;2002年10期

5 李天莉;;弱势群体中下岗失业人员的心理救助问题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6 倪宏敏;;地震灾区儿童心理救助[J];才智;2008年19期

7 张宪冰;张妮妮;;灾害心理救助法律体系的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庄军;马海龙;;关注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救助[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朱宗涵;张淑一;曹彬;戴耀华;;灾害中的儿童心理救助[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年04期

10 李晓丽;;试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救助[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传俊;;工作压力与自我心理救助[A];中国生命关怀协会2008灵山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杜丽丽;;音乐心理剧对流浪儿童自尊水平干预的研究[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于媛芳;崔丽娟;;流浪生活对流浪儿童偏差行为形成的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宋馨;欧阳仑;;通过心理辅导改善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李盛华;王久夏;周明旺;叶丙霖;宋渊;;“5.12”大地震甘肃灾区群众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6 刘秀琴;;结合实际 切实发挥学会作用——就5·12灾后“心在一起”活动开展的探讨[A];贵州省科协学会创新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恒俊;孙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探讨[A];第四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华森杯”灾害医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8 孟红;赵金龙;;一位四川地震灾区老师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黄恩;徐松泉;王金龙;夏勇军;吕跃忠;陆强;曹江;方永年;陈勇华;陈正平;;绘画技术在紧急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A];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董惠娟;邹其嘉;顾建华;;灾害造成与心理伤害的相关性研究[A];国家安全工程地球物理研究——第二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敏;重视对流浪儿童的心理干预[N];中国社会报;2009年

2 吴采平;首个震后心理救助师资培训在武汉启动[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3 记者 李保林邋实习生 王洋 通讯员 顾丹 丁华涛;司法心理救助小分队服务震区群众[N];湖北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何丰伦;灾害心理救助亟待“双重关注”[N];经济参考报;2008年

5 本报特派记者 陈宏宇邋刘丁;灾后心理救助 谨防出现“木头人”[N];华夏时报;2008年

6 张学勇;心理救助 从老师开始[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7 郭晓宇邋本报实习生 李娜;首次大规模灾后心理救助急需政策跟进[N];法制日报;2008年

8 彭致;两岸同行爱心结善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9 赵建国;震后心理救助亟需图书帮忙[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10 陈涛;灾后需要“波浪式”心理危机干预[N];中国社会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艾正扬;灾后心理救助社会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付美珍;流浪儿童心理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D];苏州大学;2012年

3 刘萍;灾难心理服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75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75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f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